请输入关键字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年麻醉、康复、临床药师紧缺人才培训项目和县级医院骨干专科医师培训项目招录简章
2023-09-07 A+A-A



一、项目介绍

为进一步提高紧缺人才和县级医院骨干专科医师服务能力,加强卫生健康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关于印发紧缺人才培训项目和县级医院骨干专科医师培训项目实施方案(2022年版)》要求,省卫生健康委决定启动2022级湖北省麻醉、康复、临床药师紧缺人才培训项目和县级医院骨干专科医师培训项目。

根据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启动2023级麻醉、康复、临床药师紧缺人才及县级骨干人才招录工作的通知》(附件1)文件要求,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现面向全省公开招录县级医院骨干专科医师培训7个专业(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心血管病学、妇产科学、超声诊断学、普通外科学、重症医学、神经外科学)的培训学员。

二、医院介绍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建于 1956 年,坐落在武昌东湖之滨,毗邻武汉中央文化区楚河汉街,是一所集医疗、教学、 科研、预防保健、社区服务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坚持党建引领,注重科技创新和转化,以建成国际一流综合性研究型教学医院目标稳步迈进。医院先后被国家卫计委授予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百佳医院、爱婴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城市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武汉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先进集体、武汉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是湖北省文明单位。

2020 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中位居全国第 29 位,同比上升41个名次,30 个学科进入全国前 100 强,泌尿外科、重症医学科等 4 个学科进入全国前十;在中国医院排行榜(复旦版)医院跃居至全国第 44 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最新发布的《2021 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中,医院卓越科技论文数量在全国医疗机构中排名 19 位;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在全国医疗机构中排名 21 位;在国家卫健委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排名中位居全国第 64 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0-2021年度“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优秀单位。医院立足于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救治的主院区建设正在提档升级,平战结合的常福院区开诊在即,光谷院区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初步形成“一院三区,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是 国家级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湖北省高等学校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技能培训中心面积约1500平方米,拥有各科训练模拟人、模具、模型、虚拟专科技能训练器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等,已全面开展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ICU、急救、麻醉等多学科的模拟教学。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是2014年首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现有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5其中内科、妇产科、全科、急诊科为国家住培重点专业基地2015年获得湖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称号,2015年以来承担湖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临床实践技能考务工作,2016年以来中国医师协会“优秀住培基地主任”优秀专业基地主任”、“优秀住培带教老师”、“优秀住院医师”系列评选均榜上有名

三、招录对象与计划

四、科室简介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医院重点专科、优势学科。本学科为全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规范化建设优秀单位,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核心单位,肿瘤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呼吸系统肿瘤内科病区,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肿瘤学科)呼吸系统肿瘤内科。全国PCCM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修基地肺功能规范化培训单修基地呼吸危重症(RICU)规范化培训单修基地呼吸介入规范化培训单修基地,呼吸治疗规范化培训单修基地。武汉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及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本学科高度重视医疗质量和综合服务能力逐年强化学科建设,对呼吸系统罕见病、少见病的诊断能力省内领先在呼吸危重症、呼吸内镜介入诊疗、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病等领域形成学科优势成立了肺癌、慢阻肺、哮喘、间质性肺病、呼吸介入、肺血管病专业组及专病门诊。学科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逐渐发展成为呼吸医学领域集医、教、研、防于一体的现代诊治中心与人才培养基地


心血管内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医院重点建设学科,已牵头成立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病医院(院中院)。是中国胸痛中心、中国心衰中心、中国晕厥中心、全国冠脉腔内影像与功能学习培训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代谢性专病医联体湖北省分中心、湖北省急性心血管疾病医疗救治分中心、湖北省房颤中心联盟单位、湖北省急性心血管疾病医疗救治分中心、湖北省心血管介入培训基地、湖北省心电信息分中心、强生电生理培训中心、武汉大学心肌损伤与修复研究所、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复杂冠脉介入中心、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冠脉腔内影像与生理中心、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成员单位、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成员单位、国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成员单位。

心血管内科全方位提供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高水平的服务,是心血管内科专业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学科由普通病房、CCU、心电生理室、心电图室、心功能室、心脏康复中心、基础实验室构成。现拥有高级职称人员1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特聘教授/博导5名,硕士生导师6人,出国访问学者多人,特聘教授囊括长江学者,青年千人,海外优青等国家级人才。近5年来,引进科研人才12人,科室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共18项,科研经费达1000余万元;曾获全国创新争先团队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最高单篇影响因子达29.9

                            妇产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科室。于1995年被授予“全国爱婴医院”称号2012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目前是国家级母婴安全优质服务单位、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妇儿医疗保健分会-盆底功能障碍综合诊疗中心、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国家孕产期保健特色专科、湖北省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妇科内分泌诊疗能力建设及健康教育项目研究中心、湖北省首批皮下埋置中心、武汉市生殖健康与优生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也是首批国家分娩镇痛试点医院。作为综合性三甲医院的妇产科专科以及湖北地区妇产科行业标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一直秉承“大医精诚、敬畏生命”的精神,始终致力于捍卫妇女健康,经过全科医护同仁共同努力,学科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在医、教、研各方面取得较大发展。

全国领先的医疗技术和严格的管理标准为培训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科室先后获批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盆底健康医学专项技术教学培训基地。科室现有各亚专业专家14人、中青年骨干医师28人,博士学历者>80%,各梯队结构合理。近3年发表高水平SCI论文50余篇,培养硕、博士研究生100余人。

                 肝胆胰外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外科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历经艾中立教授、周亚奎教授、刘志苏教授,在各前辈教授和现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党委书记袁玉峰教授带领下,现已发展成为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国内一流临床专科。目前也是中国医师协会指定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全国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粤港澳大湾区与华南减重联盟会员单位。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外科开放床位142张,下设3个病区,有肝脏外科、胆道外科、胰腺外科中心、肝胆肿瘤介入消融中心和肥胖症与代谢外科中心5个亚专业,另设有肝胆胰外科实验室、临床样本和数据管理中心两个支撑平台。肝胆胰外科以肝癌的综合治疗、精准肝切除、腹腔镜肝切除,肝脏肿瘤的各种消融治疗,胆道肿瘤和胰腺肿瘤的诊断与微创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综合治疗,慢性胰腺炎的内镜与手术治疗,胆胰疾病内镜治疗,多镜联合治疗胆道结石,肥胖症与代谢性疾病外科治疗等为主要业务发展方向。年收治病人6000多人次,完成各类手术约4000人次。

    科室以“规范、创新、协同和国际化”为科训,始终秉承“肝胆相照,胰路同行”的服务理念,立足医疗护理安全,提升医疗及护理服务品质,提倡快速康复理念,全面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病人就医体验。

                   甲状腺乳腺外科

甲乳外科编制床位90张,下辖两个亚专科:甲状旁腺疾病诊疗中心和乳腺炎性疾病诊疗中心。发起成立一个国家级三级学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循证医学分会乳腺甲状腺疾病学部)、一个省级一级学会(湖北省乳腺甲状腺学)及三个省级二级学会(湖北省乳腺甲状腺学会甲状旁腺分会、湖北省乳腺甲状腺学会乳腺炎性疾病分会、湖北省乳腺甲状腺学会护理分会)并担任主任委员单位。临床方面,针对甲状腺乳腺外科“三个器官、四大病种”,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多项技术国际领先。学科组建三年以来,门诊量、住院人数、手术人数等核心医疗指标成倍增长。教学方面,荣获“2019年武汉大学研究生实习实践优秀团队”,指导的学生获得多项国家及省级奖项。举办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培训班暨东湖高峰论坛14届,主编主译专著10本。科研方面,在甲状腺乳腺外科领域实现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与核心理论构建,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7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7.8分,I区Top);在美国乳腺及肿瘤外科学会会刊发表封面论文,提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功能性清扫理念及策略,并同期刊发国际权威团队长篇正面评论;论文发表后,又受邀发表相关研究展望述评,梅奥及哈佛大学团队在JCO发表综述,详细介绍引用;乳腺癌雌激素信号通路及内分泌治疗耐药机制研究已获得突破。复旦大学学科排名:2018年普通外科(包括甲状腺乳腺外科)排名40位,科技量值超越省人民医院。社会服务方面,由甲状腺乳腺外科主导的“科普巡讲百县健康行”已在3省19县成功举办,社会反响良好。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拟建设为集医疗、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为一体、国内一流、省内顶级的甲状腺乳腺疾病诊疗中心。


                     结直肠肛门外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以结直肠肛门肿瘤、慢性便秘、炎症性肠病、结直肠息肉病、消化道出血、肠梗阻、直肠脱垂、直肠阴道瘘、骶尾部肿瘤、疝与腹壁外科疾病以及结直肠肛门外科领域疑难病的诊治、腹腔镜微创技术为特色,在结直肠癌、炎症性肠病、直肠肛门脱垂性疾病、结直肠息肉病、成人巨结肠、盆底外科疾病、骶前肿瘤、坏死性筋膜炎、藏毛窦的诊治等方面国内领先,慢性便秘的外科治疗及基础研究水平达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率先开展4项国际新手术,是全国极具专业实力和专科技术特色的结直肠肛门诊治中心。

目前科室有临床医师20位,其中高级职称10位,16人具有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6位专家先后赴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学习深造。目前共设置2个病区,开放床位120张。湖北省卫健委结直肠肛门外科质量控制中心、肠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肠病临床研究中心均设立于我科。我科设备齐全,拥有结肠镜室、腹腔镜微创手术平台及造口伤口治疗中心。

学科带头人钱群教授现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普通外科教研室主任,结直肠肛门外科主任,肠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湖北省肠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 湖北省卫健委结直肠肛门外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委员、国家结直肠肿瘤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中华结直肠外科学院” 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第三届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盆底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临床指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普外科学会普通外科分会常委。

                  神经外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由袁先厚教授创立于上世纪70年代,是华中地区主要的神经外科医疗、教学和科研中心,是武汉大学博士和硕士生培养点。科室现有脑血管病、神经肿瘤、功能与脊髓、神经重症四个病区,开设普通病床143张,重症病房病床30张。

科室拥有一系列先进仪器设备,包括德国Carl-Zeiss K900显微镜,OPMI pentero 900显微镜、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系统、美敦力神经导航、Storz脑室镜、Leksell颅脑定向仪、AlphaOmega微电极记录系统、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等,尤其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双C臂杂交手术室的投入使用,为开展急危重症及复杂脑血管病的手术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神经外科相配套的全院性大型仪器设备有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MRI、双源螺旋CT、PET等。

现任科主任陈劲草教授在全国名医百强榜脑血管病手术位列前十。科室作为“湖北省脑血管病急重症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湖北省脑血管病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复杂动脉瘤、血管畸形、烟雾病及各种脑血管急重症方面的手术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海绵窦巨大动脉瘤高流量搭桥手术及烟雾病的联合重建术,每年开展脑血管病手术1000余台(其中脑血管病开颅手术500余台,脑血管病介入手术300余台,颅内外血管搭桥术100余台),在脑血管病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及介入栓塞治疗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功开展了脑血管病高难度性手术,包括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椎基底动脉瘤夹闭术、复杂脑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手术夹闭和高流量搭桥术)、颅内复杂动静脉畸形切除术,颅内巨大动脉瘤及难治型脑脊髓动静脉畸形介入栓塞术等。中南医院神经外科在华中地区率先开展了帕金森病等功能性疾病的手术治疗,手术疗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具备雄厚的科研实力,是湖北省脑血管病危急重症中心、湖北省脑血管病国际合作平台,与法国、德国、瑞典、瑞士、美国等重要实验室有着长期合作,承担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重点医学科研项目20余项,有五项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近5年在国内外发表专业论文200余篇,主编和参编专著6部,承担多个国家级、省级、市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

                  超声医学科-妇产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超声医学科2021年初成立,科室集诊疗、教学、科研为一体,承担着来自湖北省和周边省市部分地区心脏疑难及危急重病例超声诊断会诊工作。目前拥有世界一流高档超声检查仪共6台。

科室主要开展的项目包括:常规TTE、TEE,术中监测、右心造影、左心造影,以及实时三维TEE引导LAAC、TEE引导房间隔封堵、TAVR、Mitraclip等新技术

目前妇产超声诊断科拥有专业技术人员共13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5人。我科在完成临床工作同时,承担多层次医疗教学及科研任务,并积极响应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联体专科联盟下沉工作,帮扶及培养大批院内、外进修医师,并参与完成了多项科研课题。

             超声医学科-综合医学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综合超声科人才技术力量雄厚,是临床医学专业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中南医院综合超声科现有医技护人员28人,博士5人、硕士22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15人,初级9人,硕士生导师1人。其中多人担任国家级及省级专业学术学会副主任委员、委员。近年来科室承担或参加了多项国家级和省市级科研课题,取得系列科研成果。近三年来科室主持或参与各种项目相关课题共12项,其中省级科研项目4项、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项目1项、其他项目7项,经费总计55万元。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SCI来源期刊论文17篇,累计影响因子:129,单篇最高影响因子:39.397,其中2篇影响因子大于20,5篇影响因子大于5。此外,申请专利1项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综合超声科创建于2006年,是湖北省最早开展超声诊断的医院之一,是一个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影像学科。科室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服务优良,现拥有LOGIQ E9,西门子sequoia,飞利浦 Q7等在内的19台中高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以及5台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为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影像信息和诊断依据。除开展常规超声影像学检查和介入治疗外,还开展了具有一定特色的经皮肝癌放射性粒子植入、经皮肝脏及肾脏肿瘤消融术、人工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超声融合成像技术引导困难部位肝癌消融治疗及肿块穿刺活检等技术,极大的满足临床和科研需要。另外肿瘤造影中心的建立,为肿瘤患者建立了疗效预后评估系统,实现个体精准化治疗;人工智能(AI)技术在甲状腺及乳腺结节的分级、诊断及预后评估方面得到应用。 

            超声医学科-心血管

2021年初成立,科室集诊疗、教学、科研为一体,承担着来自湖北省和周边省市部分地区心脏疑难及危急重病例超声诊断会诊工作。目前拥有世界一流高档超声检查仪共6台。

科室主要开展的项目包括:常规TTE、TEE,术中监测、右心造影、左心造影,以及实时三维TEE引导LAAC、TEE引导房间隔封堵、TAVR、Mitraclip等新技术

                   重症医学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是国内最早建立的重症医学科之一,现已成为集重症医学临床诊疗、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现代化重症医学中心。是全国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首批重症医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首批重症医学专业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也是国家药监局批准的中南地区首批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分别于2016、2017、2020年位于上海复旦大学全国最佳专科排行榜中重症医学专业全国第十位和华中地区第一位。

重症医学中心自建立以来致力于疑难危重患者的临床诊疗、科学研究和教学培养工作。在感染性休克、心肺脑复苏、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损伤、移植重症、复杂创伤等疑难危重症的早期识别、临床预警、临床诊断、精准治疗、器官功能支持及早期康复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规范、科学的诊疗体系。科室目前开放66张综合ICU床位,拥有200余位医护人员,年收治重症患者5000余例。并建设有一流的重症患者临床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配备了机械通气、血液净化、体外膜肺氧和(ECMO)、营养治疗、早期康复等多个专业治疗团队。附设有重症患者随访中心、重症患者生物样本标本库等附设机构。

科室首席专家李建国教授是湖北省重症医学专业的奠基者和领头人,先后担任湖北省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第三、四届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学科带头人,科主任彭志勇教授持有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美国执业医师执照。目前担任中国研究型医学会危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暨湖北省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常委暨神经重症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分会常委, 美国危重病学会会员 (SCCM)、美国胸科学会会员 (ATS)、欧洲麻醉学会会员 (ESA)、美国重症医学会科学评审委员会委员、欧洲重症学会急性肾损伤专业委员会委员。同时担任美国NIH项目评审专家、爱尔兰国家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是《Journal of Critical Care》和《Blood Purification》杂志的编委,是众多医学杂志(CCM,CC,ICM,BJA)审稿人。

科室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资源丰富,与匹兹堡大学、纽约大学、梅奥医学中心、伦敦大学等国外一流高校和重症医学中心保持密切和稳定合作,定期输送优秀学生、优秀中青年医师到国外接受培训和交流访学。科室目前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4名,建设有武汉大学重症医学与麻醉学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为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胆碱能抗炎通路。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近三年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5部。

作为一家综合实力强、人才梯队完整、学术地位高、技术辐射范围广、教育资源丰富的区域性重症医学中心。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热诚欢迎各位有志于重症医学事业的中青年同道来我科进修学习。


                   麻醉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科是一个集临床麻醉、重症监护与治疗、急救与复苏、疼痛治疗为一体的优势学科,麻醉科为紧缺人才提供了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及临床培训所需的各种教学设备和技能。目前,麻醉科共有麻醉医师71名,其中博士31人,硕士38人,高级职称16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9人。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拥有最先进的机器人手术中心,武汉大学肝胆研究院,脑血管治疗中心,妇儿中心,骨科治疗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泌尿外科和胃肠外科,湖北省产科疑难病治疗中心和心血管外科等优势外科。麻醉科常规开展椎管内穿刺、单双腔气管插管、喉罩通气、经食道超声(TEE)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下血管穿刺等技能培训,可为各种类型的外科手术提供麻醉保障和培训,包括:心脏手术麻醉、心肝肺肾移植手术麻醉、神经外科手术麻醉、分娩镇痛麻醉、骨科麻醉、老年病人麻醉、小儿麻醉等。

麻醉科拥有教学所需的各类先进设备和技术,包括:功能齐全的麻醉机和生命体征监测仪、各型可视化喉镜、纤维支气管镜、TEE 、血气分析仪、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仪、PICCO、Flotrac/Vigileo和Swan-Ganz导管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麻醉超声设备和技术等。

麻醉科的科研实力雄厚,截至2023年,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8项,省级科研课题46项,共发表SCI论文一百余篇。作为GCP临床试验中心,可开展各类临床试验研究。麻醉科拥有麻醉学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每年可招收研究生十余名。

麻醉科负责人和专家简介

麻醉科主任

宋学敏  医学博士,美国OHIO State University访问学者,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博士后,二级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科主任、麻醉教研室主任、麻醉规培基地主任、中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手术科二支部书记。

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发表论文SCI论文近40余篇,湖北省“医学青年拔尖人才”获得者(第一层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舒适化医疗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血管超声学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休克与脓毒症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麻醉与疼痛重点专科评审人,武汉市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擅长神经外科、骨科、产科、心脏大血管、心、肺和肝肾器官移植、超级超级肥胖患者减重手术麻醉管理,尤其对超高龄、小儿、以及极低体重新生儿急危重手术麻醉与救治、围术期器官保护、外周神经阻滞与经食道超声监测等具有丰富临床经验。

2020年担任武汉雷神山医院临床二临床党支部书记、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卫健委“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

麻醉科首席专家

张宗泽教授  麻醉科首席专家,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中心麻醉科和德国爱尔兰根大学医学中心麻醉科访问学者。现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产科麻醉学组副组长,湖北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胸科麻醉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舒适化医疗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专业委员会委员。担任《中华麻醉学杂志》等杂志编委。近年来主要从事麻醉与围术期脑保护的研究,主持国家级及省级课题8项,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刊物及国内核心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得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

王焱林教授  前麻醉科首席专家,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湖北省麻醉质控中心副主任。1998~2010年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科主任,曾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常委,武汉市麻醉专业委员会主委,湖北省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委。担任《中华麻醉学杂志》、《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临床外科杂志》、《Anesth Analg》中文版、《Anesthesiology》中文版等杂志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在各级杂志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0余篇,培养博士研究生50余名,硕士研究生80余名。


麻醉科的教学特色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科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资源丰富,已为紧缺人才的培训搭起一流的培训平台。经过多年的沉淀积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科已构建起内容丰富且各具特色的教学理念和培训模式,包括:

1)共进学堂  以“你我携手、共同进步”为理念,麻醉基地为进修医师搭起一个培养、展示和放飞自我的平台。在这里大家间亲密无间,互动交流学习,共同学习进步。

2)分层式教学  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麻醉基地为不同学员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课程,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

3)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麻醉基地开展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包括:小讲课、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科研沙龙、“珞珈之巅、醉美中南”争霸赛等,丰富学员的教学生活。

4)标准化的技能培训  麻醉基地配备有技能培训所需的全套设备,标准化培训的老师专门负责技能培训和考核,实施同质化教学。

5)逼真的模拟教学  麻醉基地定期开展模拟教学培训,培训学员的临床综合处置能力、危机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全面提升学员的胜任力。

6)住院医师之家  这里不只是学习的殿堂,更是生活的乐园。工作之余,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如:郊游、趣味比赛等,为学员搭建“住院医师之家”,让学员感受家的温暖。

神经康复科

神经康复科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脑科医院的组成单位,住院床位40张,是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博士学位授予点,是湖北省卫健委第一批“康复医学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单位,并获批康复医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国)。

科室设有4间(13张床)高依赖病房/重症过渡病房,承接全院及院外重症及亚重症患者。

科室服务的患者来自16个省市区,医疗服务的范围包括神经疾患、重症疾患、心肺疾患、肌骨疾患、儿童疾患、女性疾患和老年疾患等。目前开展了多项新评估技术和治疗技术,除常规评估和治疗技术外,还包括功能性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姿势与足底压力测定、昏迷促醒综合技术、精准定位的经颅磁刺激技术、重症患者的早期康复及淋巴引流技术等康复特色诊疗技术。

神经康复科是湖北省毕业后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专业组组长单位,近年来,相继获批中国康复医学会“重症康复专科培训基地”、“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及“康复护理专科培训基地”、湖北省残联听力语言残疾康复人员国家级规范化培训基地,是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

科室2022年共招收县级紧缺人才14人,全部为各级医院康复科医师(其中包括3位科室主任),有部分学员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业务,认真服务患者,医疗技术提升很快,在同届学员中脱颖而出。科研方面,神经康复科为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中医综合康复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单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示范应用基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老年全周期康复技术体系与信息化管理研究”子课题“老年常见神经系统综合康复体系研究”参与单位、中国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适宜技术研究及推广项目“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方案”临床研究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基于意识障碍临床证据的后部皮层意识相关性研究”临床基地。

5年,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各5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


                         骨科康复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康复科始建建院初期,1985年正式更名为康复医学科,于2017年为顺应医院发展,划分为骨科康复科和神经康复科。骨科康复科现有开放床位35张,共有医师10名,治疗师17名,护士11名,其中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13人,初级职称23人。

在科室带头人田峻主任的领导下,科室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现代康复技术和管理模式,结合中医康复手段,形成了以专科为方向,专病为核心,专项技术为手段的发展方向。科室康复治疗项目门类齐全,治疗部设有运动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吞咽训练室、物理因子治疗室、传统治疗室等多个治疗单元。科室拥有多种先进康复评定及治疗设备,包括依瑞德经颅磁刺激、丹麦Key P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意大利BTS300表面肌电仪、等速肌力测试和康复训练系统、上下肢E-link训练系统、生物反馈治疗仪、JAS关节持续牵伸器、加压循环冷疗仪、冲击波治疗仪、旋转干扰电治疗仪、上下肢加压循环治疗仪、CPM关节被动持续活动仪、高能激光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等多种先进康复评估及治疗设备。开展多种先进治疗技术,包括超声引导下可视化注射、神经电生理检测、冲击波治疗技术、吞咽评估与治疗、言语评估与治疗、虚拟情景、麦肯基疗法、神经松动、肌筋膜特色手法治疗、步态分析、脊柱侧弯及下肢力线矫正技术、SET悬吊技术、淋巴引流技术等,多项技术均保持同行业领先水平。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康复科在湖北省率先开展“骨科康复一体化”的工作模式,在运动损伤、骨科围手术期及骨折术后康复方面处于全省领先地位。科室作为湖北省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湖北省穴位注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华中运动医学专科联盟理事长单位,积极推进华中和湖北地区运动医学专科发展,截至目前先后举办以“运动康复新技术培训班”为主题的继续教育项目、培训班20 余场次。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康复科近年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项目4项,省部级课题项目近10项,武汉大学校级研究项目4项,主导开展临床项目4项,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10篇,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2020年与骨科联合获批中南医院院内优势学科,2021年获得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研究中心康复领域核心单位。

 五、培训方式

培训采取实地培训和线上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原则上脱产连续学习12个月,可根据国家培训大纲结合工学矛盾,按实际需求分阶段培养。

1. 临床实践培训:培训对象进入培训单位相应科室,按国家培训大纲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进行临床实践。

2. 线上学习:参训学员可登录中国继续医学教育网紧缺人才培训平台(http://www.ncme.org.cn)或微信关注“NCM助手”进行线上课程学习。学员经录取后在线学习登录用户名为学员手机号,密码为身份证后六位。

五、培训考核

培训结业考核包括线上考核和线下考核,拟定于20247月上旬。对考试合格的培训学员,国家统一颁发制式的培训合格证书,并视同完成2023年度继续医学教育学习任务。

六、培训补助

    我院将根据学员出勤、学习、考核等情况,按1200元/人/月的标准发放培训补助。

六、报名及录取   

(一)报名截止时间

2023921

(二)报名方式

1. 填写《湖北省紧缺人才和县级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学员申报表》(附件2

2. 申报表经所在单位科室主任同意并签字,以及所在单位同意并盖章(封面盖章和推荐意见盖章)。

3. 将申报表扫描件、信息汇总表excel版、相关证件(身份证、学位证、学历证、执业医师资格证、专业技术职称证书等)的扫描件,发至相应专业的联系人邮箱。

4.请勿重复报名多个单位。

(三)录取通知

各专业严格按照培训大纲要求的申报条件进行审核和择优录取,确定录取后,由医院统一向录取学员发放录取通知(电子版),并将录取名单统一上报省卫生健康委和全国培训管理平台。

、报名联系人

(一)培训单位联系人

社会医疗发展部 刘冰  18971426479


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关于印发紧缺人才培训项目和县级医院骨干专科医师培训项目实施方案(2023年版)的通知

附件2湖北省紧缺人才和县级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学员申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