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 徐哲
从业12年 见证多器官捐献近200例
到今年,41岁的徐哲已为病痛中等待器官捐献的人们奔走了13年。原本他是一名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但当年一名患病学生的遭遇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2009年,徐哲的一名学生因罹患尿毒症,肾脏严重受损。徐哲多方筹措,为学生筹集医疗费,寻求捐献的渠道。然而,漫长的等待后,这名同学依旧带着无限的遗憾离开了他眷恋的亲友。
转行,是一个艰难的决定。离开自己钟爱的教育行业,无异于开启“第二人生”。做协调员并没有清晰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这也是在中国做器官捐献协调员需要面对的困境之一。
“总要有人去做这个工作,去付出、去承担,迈出这一步。”徐哲说,在医院的日子里,他见过很多重症患者眼巴巴等着器官移植来救命,但最终也盼不来一个机会。
来到中南医院后,徐哲发现很多人对器官移植和捐献的理解存在误区。为了能让更多人了解这个领域,他联系红十字会,成为一名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器官捐献知识宣传工作。
他积极配合省红十字会、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推动人体器官捐献知识宣传、志愿登记等宣传动员工作,协助开展器官捐献志愿服务工作。他还参与组织策划多项活动,让更多的人能知晓、接受、理解这项工作。
几年前,湖北洪湖一位20岁的小伙子因为颅内出血去世。“小伙子出生在一个大家族,当时有200多名亲人来到医院。这意味着,捐献工作必须征求200多人的意愿。”徐哲说。他理解失去亲人的痛苦,也明白等待器官的患者及家属的期待。作为协调员,他们连接的是死与生。那天,从中午12时到晚上12时,他们一刻不歇,直至每一位家属都同意捐献。
“我的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徐哲坦言,刚开始从事这份工作时,徐哲并没有将工作性质告诉自己的父母,只说自己在中南医院工作,怕他们理解不了。没想到1年后,父母从媒体中得知实情,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很支持他,经常鼓励他。
相对于家人的理解,许多时候,他和同事很容易被患者家属误会,甚至被激烈抵触。
但每当看到患者因为移植手术重获新生,看到一家人含泪感激的眼神,他便觉得,承受再多的误解和非议都是值得的。
徐哲表示,作为器官捐献协调员,他左手牵的是一个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生命,右手牵的是一个热切期盼能继续留在这个美丽世界的生命。
虽然每天都要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但他十分自豪,能成为这份生命礼物的传递人。“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这个世界,我也会捐出全部器官。”徐哲说。
文字: 李晗 高翔
图片: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编辑:魏婉笛
制作:张昊华
审核:张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