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科室导航
心血管外科
结构性心脏病中心
胸外科
肝胆胰外科
胃肠外科
肝胆疾病研究院/移植医学中心
介入诊疗中心暨肿瘤介入治疗中心
结直肠肛门外科
泌尿外科
神经外科
甲状腺乳腺外科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眼科
口腔科
疼痛科
OPO科
整形美容科
妇科
妇科肿瘤
生殖医学中心
产科
小儿外科
创伤与显微骨科
脊柱与骨肿瘤科
关节与运动医学科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外科是武汉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学科成立于1964年,依托武汉大学医学部、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武汉大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湖北省人类遗传资源保藏中心、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病医院等平台,历经56年的发展,现已成为立足湖北、辐射全国,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大型心血管外科中心。

科室医师团队实力雄厚,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10人、主治医师19人,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大多数具有海外顶级心血管中心研修学习经历。科室护理团队技术优良,在岗护理人员60人,主管护师20名,均为本科以上学历,护理人员均有丰富的ICU工作经验,熟练掌握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护理工作以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为重点,患者满意度在95%以上。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地处风景优美的东湖之滨,心血管外科病房环境优雅、设备精良,全新重装的现代化病房开放普通病区2个,重症监护病区1个,总开放床位108张,拥有目前国际最先进的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和湖北省内最大的心血管外科杂交手术室,装备国际一流的体外循环机、脑氧监测、3D微创影像、术中食道超声、信息融合及智能导航系统等为心血管手术保驾护航。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病区病床20张,配备高端精密呼吸机、PHILIP高端监护仪、EDWARDS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ECMO、IABP、血液净化机、高清纤支镜、床旁超声、血气分析仪、心肺复苏仪等设备,独立设置装备精良的负压及心肺移植单元,为心脏重症及移植患者生命护航。

科室学科及亚专业设置齐全,目前常规开展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器官移植、大血管疾病及外周血管疾病的开放及介入手术。在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2020年全年手术超过2500台,较前快速增长。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除常规心脏、血管手术外,科室逐渐建设成微创心脏专科、大血管专科、小儿心脏专科、外周血管专科、心肺移植专科等特色专科。

微创心脏专科:微创手术作为心脏外科未来发展的趋势,彰显业界顶尖水平。在刘金平教授的带领下,科室目前已建设成湖北省内技术最全面的微创心脏外科中心,常规开展机器人心脏手术、微创心脏瓣膜及房颤射频消融手术、微创冠脉搭桥手术、胸腔镜及介入先心病手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TPVR)、经心尖二尖瓣置换术(TMVR)、经导管二尖瓣夹闭术(MitraClip)、经导管三尖瓣夹闭术(TTVR)等各类微创心脏手术,成功开展华中地区首例四叶主动脉瓣TAVR手术、湖北省首例生物瓣膜置换术后主动脉瓣衰坏TAVI手术、湖北省首例微创搭桥+室壁瘤切除术、湖北省首例Hybrid搭桥+TAVR术,手术难度、技术及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微创瓣膜修复、微创不停跳搭桥、微创房颤射频消融手术国内领先。率先在湖北省内实现微创心脏技术全面覆盖,引领华中地区心脏手术进入微创时代。

大血管专科:我科已建立湖北省规模最大技术最全面的大血管诊疗中心,常规开展Bentall、David、Wheat、全胸腹主动脉开放及腔内介入等手术。全面的主动脉处理策略,以最小的创伤和最少的时长,解决最复杂的大血管病变,达到最佳的疗效。在A型主动脉夹层杂交手术、胸主动脉单分支覆膜支架植入术、胸腹主动脉多分支支架植入术等领域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其中单分工覆膜支架应用国内第二、省内第一。成功开展国内首例龙凤胎孕妇合并主动脉夹层手术、湖北省内最高龄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

小儿心脏专科:湖北省内技术最为全面的单位之一,全国少数可以开展儿童心脏移植的单位,配备省内设备及条件最为领先的新生儿及婴幼儿重症监护中心。常规开展各类简单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法乐氏四联症、肺动脉闭锁、右室双出口、大动脉转位、完全房室间隔缺损、Ebstein畸形等)手术治疗、微创治疗以及介入诊疗。尤其对于早产儿及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畸形上,技术力量强大,成功开展众多超低龄(最小出生6小时)、超低体重(最低1kg)、早产儿(最早孕27周)及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一期矫治(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主动脉缩窄等),诊疗能力国内领先。

心肺移植专科:学科门类齐全,是全国最早同期获得心脏、肺脏移植资质的单位之一,也是全国首个获得DBD器官捐献资质单位。移植医学中心为全国唯一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控中心,中国医院协会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移植器官质量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为器官移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监管。作为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心肺移植研究中心,常规开展各类心脏、肺脏、心肺联合、心肝联合、心肾联合移植及左心室辅助植入手术,已开展的心脏、肺脏、心肺联合移植及心肾联合移植均取得良好效果,围手术期存活率近100%,长期存活率均超国际领先水平。

外周血管专科:武汉市医学会主任委员单位,湖北省血管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及湖北省血管联盟副主席单位,在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疑难病例的诊治方面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华中地区首家开展静脉曲张腔内热消融术,国内率先采用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静脉曲张,尤其擅长复杂穿通支病变及复发病变的诊治。目前采用世界最先进的静脉腔内射频消融术,常规开展静脉曲张日间手术。省内率先开展血管腔内机械吸栓,并结合置管溶栓、杂交手术取栓等方式治疗各种动、静脉血栓栓塞症。可床旁超声引导下完成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以及腔内机械吸栓术,对急性肺动脉栓塞,利用腔内或开放手术,挽救大量危重症患者生命。省内首家开展腔内激光消融术,省内率先采用杂交手术方式治疗各种动脉复杂性混合型病变,并常规开展动脉斑块旋切、药涂球囊扩张成型、支架置入及内膜剥脱术,在各种急慢性下肢动脉血栓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血管开通方面技术领先,为大量病患挽救了肢体。另外,对各种外周血管瘤、动静脉瘘以及内脏动脉疾病,诊疗经验丰富,治愈大量疑难病患。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病医院及器官移植中心科研实力雄厚。近年来,承担了国家重点临床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重点研发项目等20余项国家级及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已成立武汉大学心肌损伤与修复实验室,在心脏移植、心血管免疫及排斥反应、心脏电生理、组织工程、大血管疾病等领域有深入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等多项科研奖励;在国际国内顶级期刊《Intensive Care Medicine》、《European Heart Journal》、《Circulation》、《JAMA Cardiology》等杂志发表有影响力论文100余篇,获授权国家专利20余项;参与主持10余项关于心血管疾病的临时试验研究;多人任国际、国内知名学术期刊编委及审稿人,参编卫生部、教育部普通高等院校规划教材多部。

作为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中南医院具备武汉大学一流的师资力量和教学传承,承担着武汉大学专科临床课程教学工作和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心血管外科目前是外科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同时设立心血管外科学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所有医师均具备教学资质。科室长期采用PBL教学、TBL教学、慕课、微课等多种方式进行临床教学,定期开展各类心血管外科品牌教学活动。科室目前拥有训练模拟人、模具、模型等专科技能工具,筹备专业教学平台,打造成国际一流水平的强势学科。

科室坚持发扬“大医精诚,敬畏生命”的中南精神和“上善,求精,奋进,拓新”的科训,以创新促发展,以良好的医德医风、优质的服务和理想的疗效获得了广大病患的一致好评。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结构性心脏病是介于心内科和心外科之间的一门新兴学科。结构性心脏病中心以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心脏瓣膜病、心源性卒中为专业特色,以各类结构性心脏病的介人治疗和外科手术为治疗手段,专业服务于广大有此类需求的患者。

诊疗特色包括:
(1)心脏瓣膜病的微创治疗、多瓣膜联合病变的评估及治疗。本中心常规开展主动脉瓣、二尖瓣的介入及微创换瓣手术,已成功救治各类复杂瓣膜及危重症瓣膜病患者数百名。

(2)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复杂先心的综合评估及杂交手术治疗。本中心常规开展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及微创外科手术,团队已完成各类先心的介入治疗数万例,技术实力位居华中第一。

(3)肺高压的诊断及介入治疗、疑难重症肺高压的救治。本中心常规开展右心导管、肺动脉球囊扩张、肺动脉支架植入手术。团队已完成各类肺高压的介入诊断及治疗近千例,首批荣获国家标准化肺血管病卓越中心。

(4)心源性卒中的筛查与防治。本中心作为湖北省“323”攻坚行动心源性卒中防治组组长单位,针对卵圆孔未闭导致的反常栓塞、房颤导致的脑卒中,常规开展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和左心耳介入封堵手术。

结构性心脏病中心开放床位 48 张,医护人员60余人。科室聚集了优秀的临床专业人才,亚专科布局合理、技术特色突出。中心主任张刚成,同时担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擅长各类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在华中地区率先开展先心病、肺高压等疾病的专科诊治和研究,建立肺高压及结构性心脏病国家级诊疗培训基地。

科室同时汇聚了一批青年骨干人才,临床、科研综合实力强劲,护理团队秉承“仁心慈护,守护生命”的宗旨,为广大病友提供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护理服务。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中心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位置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4号楼22楼&5楼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胸外科是肿瘤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肿瘤学科)胸部肿瘤外科,依托武汉大学医学院、武汉大学、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库,已成为立足湖北辐射全国,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的大型胸外科(胸部肿瘤外科)中心。

科室人员梯队合理,现有硕士生导师3人,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治医师6人,护师20余名,多人具有国外研究和学习经历,大部分医生具有博士学位。本学科承担着第二临床学院本科生、研究生、规培生和留学生教学任务,是国家胸心外科学专业规范化培养基地。近年来,科室已累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级和校院级课题40余项。在各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100余篇被国际权威期刊(SCI) 收录;拥有多项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

胸外科每年收治各类胸外科或者胸部肿瘤相关疾病超3000人次,施行各类胸外科手术近2000人次,其中微创手术占比超过80%,绝大多数为四级手术。手术种类涵盖所有胸外科领域,微创手术和机器人手术是胸外科特色。拥有强大的多学科团队,注重规范化诊治,重点病人均提交多学科团队讨论决定治疗方案。病区内设有ERAS病床和日间手术病房。拥有高水平的专业护理团队,国家级危重症专科护士、急诊专科护士各一名,三级健康管理师四名,开展护理多角度、多视野的护理研究,促进循证护理实践并进行转化;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建立胸外康复在医院-社区-家庭连续性照顾的系统服务网络,形成系统的全程跟踪随访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搭建信息化共享平台,构建护理培训、管理、疑难重症护理、科普等信息共享等。

胸外科特色:1.完全胸腔镜或机器人微创肺癌、食管癌根治及纵隔肿瘤切除术;2.复杂肺癌隆突、支气管及肺动脉成形术;3. 气管狭窄及气管肿瘤切除重建术; 4. 侵犯大血管或心房的胸部肿瘤切除及心房、血管重建术;5.各种食管癌根治术及结(空)肠代食管术;6.胸壁或者胸骨肿瘤切除,胸廓重建;7.微创胸壁畸形矫正。




联系电话:027-67813150(门诊) 027-67812860(病区)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外科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国内一流临床专科,也是中国医师协会指定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全国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粤港澳大湾区与华南减重联盟会员单位。2021年获批“湖北省肝胆胰疾病微创诊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外科是博士、硕士授予点学科。科室现有临床医师26人,其中教授和主任医师11人,副教授和副主任医师8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2人。临床医师均具有博硕士学位,其中12人有出国留学经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外科开放床位142张,下设3个病区,有肝脏外科中心、胆道外科中心、胰腺外科中心、肝胆胰肿瘤介入消融中心和肥胖症与代谢外科中心5个亚专业,另设有肝胆胰外科实验室、临床样本和数据管理中心两个支撑平台。
肝胆胰外科以肝癌的综合治疗、精准肝切除、腹腔镜肝切除,肝脏肿瘤的各种消融治疗,胆道肿瘤和胰腺肿瘤的诊断与微创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综合治疗,慢性胰腺炎的内镜与手术治疗,胆胰疾病内镜治疗,多镜联合治疗胆道结石,肥胖症与代谢性疾病外科治疗等为主要业务发展方向。每年收治病人约7000人次,完成各类手术约5000人次。科室建立了肝胆胰肿瘤、急慢性胰腺炎和胆道结石等疾病的规范化诊疗体系。
科室近五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湖北省卫计委重点项目等课题16余项,在高水平杂志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科室以“规范、创新、协同和国际化”为科训,始终秉承“肝胆相照,胰路同行”的服务理念,立足医疗护理安全,提升医疗及护理服务品质,提倡快速康复理念,全面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病人就医体验。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路169号
病区电话: 027-67812588/67814315/67812959
位置
4号楼内科综合大楼7楼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胃肠外科是以胃、结直肠肿瘤手术治疗为特色的临床专科。其前身是始建于1957年的中南医院肿瘤科胃肠肝胆胰肿瘤病区,是我国最早集临床、科研和教学于一体的肿瘤中心。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胃肠外科是国家“十五”、“十一五”、“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专科,湖北省重点学科,是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武汉市中西部医疗中心、湖北省肿瘤生物行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和武汉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结直肠肿瘤外科基地。
学科于1993年成为湖北省内首个肿瘤学硕士授予点,2003年成为目前省内唯一肿瘤学博士授予点,是中南地区唯一的肿瘤学博士研究生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是湖北省唯一的腹膜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目前科室开放病床49张,现有临床医师16名,所有医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名,高级职称8人,5位专家先后赴美国、德国、日本学习深造。
位置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6号楼14楼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肝胆疾病研究院暨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经武汉大学批准,于2006年由前法国总统希拉克奠基,2007年由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院士代表中国科学院与武汉大学、法国健康医学研究院携手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正式组建。以肝胆胰脾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重症为常规医疗项目,以DCD(公民逝世后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ceased)器官移植为特种医疗方向,以背驮式肝移植、自体肝移植为特色品牌,多项技术国际、国内领先,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为一体的临床治疗和科研中心。叶啟发教授任院长,学科团队为湖北省自然科技基金创新群体,是武汉大学硕、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
研究院下设临床部(肝胆外科、移植外科)和基础部(肝胆胰脾基础研究中心、DCD应用研究中心)。创建了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零的突破)、国家卫健委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基地、移植医学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天然高分子生物肝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武汉市自体肝移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肝胆疾病学会等平台,联合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张俐娜院士、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树森院士等带领的优势学科团队,围绕器官、组织、细胞移植、生物医学材料工程等开展临床、科研、开发和转化应用工作。是国内首家DCD器官移植资质的单位,器官移植数量与质量均居全国前列。是国家卫健委核准的全国首批肝脏、肾脏移植医师培训基地(全国仅十家)。
位置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4号楼8楼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介入诊疗中心暨肿瘤介入治疗中心是国内较早开展介入诊疗的单位之一,目前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医学博士为骨干力量的高水平的专业技术队伍,介入诊疗中心由介入(肿瘤)治疗门诊、介入诊疗中心病房(一、二病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手术室、CT导引介入手术室及超声导引介入手术室组成。目前在恶性肿瘤、良性肿瘤、血管疾病、妇儿疾病及顽固性疼痛疾病的治疗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介入医学具有创伤小、疗效高、见效快、副作用小等优势,是目前医学发展的主要方向。
特色医疗技术
1、恶性肿瘤 目前是人类的第一大杀手,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介入治疗可以通过经导管直接将抗癌药物和栓塞剂直达肿瘤供血动脉内,高浓度药物直接杀死肿瘤,栓塞及则能堵塞肿瘤血管,达到“饿死”肿瘤的目的。除此之外,通过CT或B超导引,直接将射频电极、微波天线、冷冻针等插入肿瘤组织内,达到直接灭活肿瘤组织的目的。这些方法均疗效高、副作用小。常用于肝癌、肺癌、肾癌、骨与软组织肉瘤、淋巴结转移癌等。经皮穿刺将放射性碘125粒子直接植入肿瘤组织内,利用粒子释放的伽玛射线近距离持续照射作用,可以使肿瘤细胞凋亡。常用于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骨与软组织转移瘤等。
2、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 全身各处的动、静脉狭窄或闭塞疾病,如主动脉、肺动脉、锁骨下动脉、腹腔动脉、肝脾动脉、肾动脉狭窄、髂-股动脉及膝下动脉狭窄或闭塞、以及上、下腔静脉、肝静脉狭窄、肝静脉闭塞(布-加综合征)、下肢静脉闭塞均可以采取介入血管腔内成形术移植肾、移植肝动脉狭窄或闭塞、透析通路狭窄或闭塞等均可以采用介入腔内成形术得到解决,且疗效高,恢复快。下肢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可以采用血管腔内闭塞技术,达到治愈目的。
3、出血性疾病 全身各处出血性疾病通过导管进行出血动脉栓塞可以达到迅速止血的目的,如消化道出血(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空回肠、结肠)、大咯血、外伤性出血(包括内脏破裂出血和骨盆骨折出血)、产后大出血、术后大出血、血管畸形所导致的大出血。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导致的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可以采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或BRTO术止血。
4、血栓闭塞性疾病: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导致的血管闭塞疾病均可以通过经导管取栓、溶栓达到恢复血管通畅性的目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导致肺梗塞,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可以预防致命性肺梗塞的发生。
5、先天性血管病变:如全身各处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肝血管瘤、体表血管瘤(脉管畸形)、动静脉瘘、淋巴管畸形、淋巴管瘤均可采用介入微创治疗达到控制的目的。
6、妇科疾病: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可以采用子宫动脉栓塞达到控制肿瘤生长、使肿瘤缩小、微缩、甚至消失。晚期子宫颈癌、子宫平滑肌肉瘤、晚期子宫内膜癌、顽固滋养细胞肿瘤、顽固绒毛膜癌均可采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达到缩小、降期和控制的目的。疗效好、且副作用小。卵巢囊肿(单纯囊肿、巧克力囊肿)可以通过穿刺抽吸及硬化治疗达到控制的目的。盆腔淤血综合症可以采取卵巢静脉栓塞术达到治愈目的。
7、产科疾病:瘢痕妊娠、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异位妊娠等均可以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或预置腹主动脉阻断球囊达到预防出血、终止妊娠的目的。输卵管阻塞导致不孕可以通过子宫输卵管造影和输卵管再通术达到治疗不孕的目的。对于输卵管伞端积液,通过输卵管栓塞术可以减少输卵管伞端积液回流导致的胚胎着床障碍,提高人工辅助生育成功率。
8、骨关节疾病:骨质疏松导致骨痛、椎体血管瘤、椎体转移瘤以及锥体压缩性骨折等,可以采用透视下经皮穿刺骨水泥成形术或球囊锥体成形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以采用经股骨头旋股内、外侧动脉、闭孔动脉等灌注扩血管、溶栓药物改善股骨头血供。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治疗:包括椎间盘髓核消融、等离子消融、臭氧消融、椎间盘髓核切吸、纤维环热凝修复术。
8、耳鼻喉疾病:鼻咽纤维血管瘤、腺样体肥大、鼻咽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均可以采取介入栓塞治疗。一些富血性肿瘤如颈静脉球瘤可以采取介入术前栓塞,减少肿瘤内部的血流量,以减少手术中发生大出血的几率。
9、眼科疾病:对于视网膜中央动脉或静脉血栓或急性闭塞的患者采取急诊溶栓或抽栓,可以改善患者视力,视网膜母细胞瘤行动脉灌注化疗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疗效,对于眶内血管畸形可以采取局部穿刺硬化治疗。对于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导致的眼球充血突出,可以行瘘口填塞达到控制的目的。
10、血液系统疾病: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地中海贫血可采用部分脾栓塞治疗。
11、泌尿系统疾病:肾及肾上腺恶性肿瘤术前栓塞可以减少术中出血。中晚期膀胱癌顽固性出血,常规内科和外科止血困难者,可以采用经导管膀胱动脉栓塞术,达到止血和减少出血的目的。肾巨大或多发囊性占位可以采取B超导引抽吸硬化治疗。
12、各种脓肿(肝脓肿、肺脓肿、膈下脓肿、腹腔脓肿)引流术。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成立于2002年,是国内大型教学医院中最早建立的结直肠肛门外科亚专科之一。经过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内专业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集临床、科研、教学及培训于一体的结直肠盆底外科中心。湖北省卫建委结直肠肛门外科质量控制中心、肠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肠病临床研究中心、武汉市便秘盆底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中国放射性肠损伤诊治中心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分中心均设立于我科。我科设备齐全,拥有结肠镜室、直肠肛管测压及生物反馈治疗平台及造口伤口治疗中心,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及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
二十余年来,我科共参与国家级诊治指南或专家共识制定30项(涉及疾病种类包括结直肠癌、便秘、IBD、直肠脱垂、腹壁疝、骶前肿瘤、肛门失禁及肛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等),牵头制定中国首部《直肠脱垂外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点攻关招标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及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等在内的40余项科研课题,有关结直肠癌、慢性便秘的两项成果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三项,在《Nat Cell Biol》、《Br J Surg 》、《Int J Surg》及《中华外科杂志》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 8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21分,2篇论文被国际指南引用)。承办国家级、省级结直肠肛门外科大型学术会议30余次(如201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年会、2019年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年会),受邀在国际国家级学术会议上演讲100多次(如意大利第一届国际盆底疾病多学科治疗会议等)。我科与法国南锡大学CHU Brabois医院消化外科、意大利比萨大学盆底外科中心及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我科以结直肠肛门肿瘤、慢性便秘、炎症性肠病、直肠脱垂、结直肠息肉病、直肠阴道瘘、骶前肿瘤、疝与腹壁外科疾病、放射性肠损伤、大肠憩室病、坏死性筋膜炎、藏毛窦以及结直肠肛门外科领域疑难病的诊治为特色,是全国极具专业实力和专科技术特色的结直肠肛门疾病诊治中心。
科室目前共有临床医师20名,其中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1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7位专家先后赴美国、法国、意大利及加拿大等国家学习深造。目前共设置2个病区,开放床位120张。形成了以低位直肠癌诊治中心、盆底复发性肿瘤外科诊疗中心、便秘诊疗中心、炎症性肠病外科诊疗中心、疝病诊疗中心及盆底疾病诊疗中心等六大诊疗中心为核心的八大医疗组。
低位直肠癌诊疗中心
系省内成立的首家低位直肠癌诊治中心。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一直是公认的难点问题,更是患者的刚性需求。中心在常规开展腹腔镜直肠癌TME手术的基础上,在国内较早、省内率先开展以下国际新技术:超低位直肠癌腹腔镜完全经腹入路PISR术及术后盆底康复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ELAPE、TaTME、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及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PAA)。截止2024年2月,我中心已为300位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成功实施腹腔镜极限保肛ISR手术,手术量及疗效居国内前列。近5年在国家及省市级学术会议上(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天津、山东、长沙、吉林及河南等)进行腹腔镜ISR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演讲30余次。中心主办超低位直肠癌手术培训班、研讨会10余场 (珞珈结直肠高峰论坛、中华消化外科学院低位直肠癌手术研讨会及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手术培训班等)。在院内外为FAP患者成功开展腹腔镜IPAA手术近百例,在国内率先报道腹腔镜IPAA手术对性和排便功能影响的研究结果。从2018年起,我们在广泛开展开腹侧方淋巴结清扫术的基础上,常规开展腹腔镜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参与了多项国家级专家共识或诊治指南的制定(如《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中国专家共识》、《直肠癌保留邓氏筋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iTME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低位直肠癌适形保肛手术操作标准(2023版)》、《结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诊疗模式中国专家共识》及《中国直肠癌手术吻合口漏诊断、预防及处理专家共识》等)。主译、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低位直肠肿瘤内括约肌切除》、《低位直肠癌肛提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作为国内十大中心之一,我们团队参编了国内第一部ISR专著《极限保肛:经括约肌间切除术进展》。在国际上《Front Oncol》提出肛提肌裂孔以下平面积液引流不畅是ISR术后发生吻合口裂开的原因之一的假说,并提出经吻合口缝线间置管引流冲洗降低吻合口裂开几率的处理方法。在国际上率先运用碘水排粪造影诊断ISR术后吻合口微小瘘。
中心江从庆教授荣获2018年大中华结直肠腔镜外科学院达人赛“年度达人”,喻学桥、胡航博士分别获得第八、九届大中华腹腔镜结直肠手术达人赛湖北、湖南赛区第一名。
便秘诊疗中心
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与发展,便秘诊疗中心已成为国内领先、享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高水平便秘诊疗中心。参与了10项国家级便秘诊治指南或专家共识的制定:2013年《中国便秘诊治指南》、2016版《中国便秘外科诊治指南》、《中国成人慢性便秘评估与外科处理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等,在国内率先开展或报道3项便秘国际治疗新术式: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吻合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2004-2008年)、Bresler手术治疗出口梗阻性便秘(2008-2012年)及TST STARR+手术治疗出口梗阻性便秘(2013-2016年)。上述三种术式多次被国内诊治指南引用并推荐,在国内得到广泛地推广应用。在国际上率先报道TST STARR+手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研究结果。2016年《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学会临床实践指南:便秘的评估与处理》引用我中心报道的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吻合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研究成果。中心成员受邀参加2016年意大利举行的第一届国际盆底疾病多学科治疗会议,并做《Laparoscopic total colectomy for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的学术报告。我中心完成了国内最大病例量盆底痉挛综合征症手术。参与了6部人卫版或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等图书-便秘手术治疗章节的撰写。
盆底疾病诊疗中心
在直肠脱垂、肛门失禁、直肠阴道瘘、盆腔肿瘤及肛门部脱垂性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手术量及疗效均居全国领先水平。从2007年起,我科就将盆底外科疾病作为重要的临床研究方向进行攻关,先后派7人次到法国Nancy大学Brabois医院、意大利盆底外科中心及美国Cedars-sinai医学中心短、长期培训与访问。在国内系最早开展直肠脱垂Altemeier手术及机器人或腹腔镜补片腹侧悬吊(VR)手术治疗直肠脱垂的单位之一。2017年我们报道了直肠脱垂Altemeier手术国内最大病例量研究结果,并将手术操作流程化、规范化,归纳总结出Altemeier手术“珞珈七步法”。在国际外科权威期刊《Br J Surg》首次报道了Altermeier术后吻合口瘘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在国际上(《Int J Surg》)率先提出腹腔镜引导复杂性、短段型直肠脱垂经会阴手术的策略。作为牵头单位和主要编写人员制定了中国首部《直肠脱垂外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参与八项国家级专家共识制定(如《排粪失禁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骶前囊肿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结直肠肛门测压中国专家共识(2023 版)》、《排粪失禁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骶尾部藏毛疾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及《肛周坏死性筋膜炎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等)。中心与法国Nancy大学附属Brabois医院及意大利比萨大学盆底外科中心的拥有长期合作与交流。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泌尿外科创建于上世纪60年代,在老一辈泌尿外科男科专家胡礼泉、郑新民教授、现任泌尿外科首席专家王行环教授及科主任李兵教授带领下,现已成为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国内一流的专业科室: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全国县级医院腹腔镜手术培训基地、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武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单位、全国肾上腺疾病湖北分中心、湖北省腔镜泌尿外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湖北省泌尿外科腔镜质控中心。
科室目前开放床位150张,拥有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16名,形成了包含泌尿男生殖系肿瘤、肾上腺高血压、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结石与梗阻、男科学、女性与盆底外科、微创泌尿外科护理亚专科齐全的一流学科,临床资源丰富,部分肿瘤创新手术已成为国际流派代表。
主编国内最早、最权威男科学专著《男科学》、《临床男科学》,奠定我国男科学发展基础。开展的泌尿系统疾病临床研究被欧美等国际指南采纳,基于前列腺增生和膀胱肿瘤的研究获批2016年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单位)。在国际上首创并成功开展了“舌黏膜补片法修复输尿管狭窄手术”及舌黏膜/阑尾补片联合膀胱肌瓣修复多段复杂输尿管狭窄手术,该技术的应用使大多数复杂多段输尿管狭窄患者避免了肠代输尿管或自体肾移植手术。受国家卫健委委托起草临床路径《膀胱肿瘤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已由国家卫健委正式发布;牵头制定并发布《中国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与监测循证指南》。2017年在中部地区率先开展肾上腺静脉取血技术(AVS),并参与编写国内第一份AVS专家共识,为肾上腺高血压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基础。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是中国发展最为迅速的专科之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湖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单位、国家神经外科专科医师 培训培育基地、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培训基地、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神经外科进修与培训基地。有湖北省脑血管病临床危急重症研究中心、湖北省烟雾病国际合作中心、湖北省神经介入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神经电生理与调控学会挂靠我科。年门诊就诊量约2.3万人次,年均出院患者7000余人次,其中省外患者占比10.03%,市外患者占比70.2%。年均DRGs组数256,费用消耗指数1.03,时间消耗指数0.92,RW≥2的病例占比60.7%;近三年平均住院日12.52天,四级手术占比72%,微创手术占比29%,低风险组患者死亡率为0,非计划再手术率2.3%,CMI均值达2.12。

目前拥有脑血管病(显微、介入、缺血)、功能神经外科、神经肿瘤、神经创伤与重症、颅底内镜、脊柱脊髓、小儿神经外科7个特色亚专科。三年来,科室开展的复杂脑血管病﹑颅底肿瘤和疑难性功能性神经疾病手术台数位居华中地区前列。首创了自体肌肉组织填塞瘤腔﹑动脉瘤孤立+高流量搭桥等先进技术,并依托国内第一台双C臂复合手术室,开展复杂动脉瘤复合手术,巨大动静脉畸形复合手术,慢性长节段颈内动脉闭塞再通复合手术,控制患者治疗费用的同时提高了治疗效果;采用中南医院首创的“血流控制性搭桥”治疗烟雾病556例,将术后症状性高灌注发生率降至5%以下。

在华中地区率先开展多项功能性神经疾病的外科治疗和神经外科机器人手术,创新面肌痉挛“架桥”与“分层”技术﹑舌咽神经痛全后组颅神经减压技术﹑三叉神经痛大血管移位技术等多项功能神经外科术式,全面开展难治性头面部疼痛的各类手术(显微血管减压术、球囊压迫术、脊髓刺激术),各类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手术(脑深部电刺激术,显微血管减压术,选择性神经切断术),好转率达98%以上。

在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方面提出了多项国际性创新,组建了华中地区最早的脑胶质瘤MDT团队,在华中地区最早开展黄荧光显微镜下胶质瘤全切﹑皮层功能区胶质瘤的术中唤醒﹑深部胶质瘤手术的多模态电生理监测等先进技术,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生存率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高难度颅底肿瘤手术台数位居全省前列,建立了完善的脑干区域肿瘤切除手术的体系,切除脑干、松果体区及岩斜区高风险肿瘤,尤其是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岩斜区脑膜瘤,无一例死亡发生,肿瘤全切除率95%以上;针对听神经瘤,开展极具特色的“微笑计划”和应用快速康复理念,面神经功能保留率95%,约40%患者成功保留了听力功能;采用神经内镜与显微镜联合技术切除复杂垂体瘤和颅咽管瘤等颅底手术,在脊柱脊髓的手术方面有突出技术优势,完成寰枕畸形矫正、高颈段髓内肿瘤、脊柱内固定等高难度脊柱脊髓手术,无一例严重并发症。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拥有独立的脑科学研究中心,围绕脑血管病、功能性神经疾病、脑肿瘤、神经系统畸形等疾病,深入开展了临床和基础的前沿研究,形成了良好的研究特色,特别在神经疾病的表观遗传学研究,以及烟雾病﹑胶质瘤﹑颅神经血管冲突性疾病的研究方面具有较强的国际影响。近三年承担国家级及省市部级科研项目40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专项3项、科技部国家科技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1项、湖北省科技重点研发项目3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湖北省及武汉市级研究项目28项),累积科研经费超过3000万元。

近三年,科室共获得专利授权66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 112篇,部分发表在Science、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PNAS、Autophagy、Cancer Research、Cell Reports和 Journal of Neurosurgery等世界知名刊物,牵头制定国际及中国神经外科疾病诊疗专家共识4部,参与10部,主编和参编专著7部,科室有三位专家连续三年入选中国神经外科领域高学术影响力学者百强榜,科室主任陈劲草教授在2020年此榜单中排名全国前五。2项研究(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外科治疗体系创建与应用,复杂脑血管病的血流控制技术体系创建与运用)成果纳入湖北省科技成果,取得华夏医学奖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

神经外科护理团队是一支临床经验丰富、技术娴熟,业务能力出众的专业护理队伍,目前共有护理人员11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5人,主管护师25人,护师77人,护士10人;其中,硕士6人,本科102人,本科及以上学历达92%以上;培养专科护士10名,分别为神经重症、神经康复、呼吸治疗、伤口造口、营养支持及静脉治疗专科护士。

团队建立了健全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明确的岗位职责和规范的技术操作流程。为保障医疗安全,加强护理管理,团队实行“护士长-高责护士-普责护士”三级质控管理,高效运行护理管理工作体系。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备:根据不同病区、不同病种、护理工作量等要素合理配置,普通病区床位数与护理人员之比达到1:0.4;重症病区床位数与护理人员之比达到1:2.5。团队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以护理安全为前提,以护理质量为核心,坚持我院“仁心慈护,守护生命”的护理宗旨,以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为重点,改革护理服务模式,加强健康宣教,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

团队积极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全面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理念,患者满意度调查≥95%。团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围绕医疗新技术开展护理工作,近五年获批国家级和省级护理新技术10项。团队把“安全与质量”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追求新的目标。2012年,护理团队提出“关爱促醒”的优质护理服务计划,旨在促进外伤后昏迷患者苏醒,为昏迷患者带来了生命的希望。2016年护理团队在全省率先开展加速康复外科ERAS,其中为女性患者选择性区域备皮特色服务,成功构建了适用于我国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备皮的新图谱和新流程,项目荣获“护理质量提灯奖推荐奖”,并在第二届全国医院擂台赛—注重医学人文广怀主题中获得全国十大人气案例,并获得院内十佳护理团队称号。2017年,通过在双C臂复合手术室实践神经外科手术的手术布局与术式切换流程,获批国家级护理新技术。团队致力于质量的持续改进,加强急危重病人的护理管理,应用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置管、经鼻螺旋型鼻肠管植入等技术,减轻患者痛苦、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循证为纲,打造“一病一品”专科护理特色,不断优化完善疾病护理流程,烟雾病搭桥手术围手术期规范护理为专科品牌特色。

科室重视团队成员的进一步培养及新型护理人才培养。团队在强化基础护理的同时注重专科护理的发展,与医疗小组同步开展“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培养亚专业及专科护士,专科护士先后赴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宣武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301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上海华山等医院参观学习;近年来,神经外科护理团队凭借优质的护理服务项目获得“湖北省护理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中团队成员荣获2018年度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2016年获得武汉市“优秀护理管理者”称号、“2012年度湖北省优秀护理管理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团队拥有省级操作能手2名,护理学院兼职教师4名。培养专科护士10名,分别为神经重症、神经康复、呼吸治疗、营养及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团队响应医院号召,参与对外援助,曾在2008年派出1名护理骨干参与汶川地震紧急医学救援,2020年派出1名护理骨干参与援助阿尔及利亚保健任务,2021年派出2名护理骨干参与十堰煤气爆炸援助,2022年派出4名护士支援上海抗疫。

科室重视团队成员的评判性思维及护理科研人才培养。为了帮助护士实现“在职充电、在岗学习”,团队鼓励开展科研,积极撰写论文,近五年在核心期刊上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SCI论文12篇,获省校院各级课题15项,专利56项,软件著作权10项,并在各类国家级及省级学术会议上大会交流25人次。与此同时科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团队社会服务辐射能力,团队成员担任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医学部特聘副教授、中华护理学会外科护理专业专家库成员、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医师分会伤口治疗师专委会委员、武汉市伤口造口学会常委、武汉市医学会第四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库专家、湖北省护理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护理学会第十三届理事会ICU 护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等多项社会学术任职。

团队重视护理人员培训教学工作,近五年成功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项,省级继续教育项目3项,参与培训学习人数达到近1000人,扩大了神经外科护理团队在省内外的学科影响力,提升了专科声誉。实行护士分层级管理(N0—N4 ),根据其工作能力、专业技术水平进行分层管理,每一层级分别对应不同内容的岗位职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完成全科护士床边核心能力考核,根据护士工作能力重新定级考核,构建了护理人才金字塔梯队。注重理论知识学习,每周坚持晨间学习,分享文献、手术视频、医生讲课等。开展高级护理师试点病房,培养高级护理师4名。重点培训护理质控、医护沟通、一体化查房。注重护理人才培养,选派5名护士外出深造学习,学习完成后在科室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接收了来自全省各地15名进修护士,完成相应的培训教学计划。接收了来自省内外200余名实习护士,完成相应的培训教学计划。

近年来,随着医学知识的更新及相关疾病治疗方案的规范化,进一步将神经外科护理工作延伸至患者围手术后的康复护理,引入快速康复的理念,重视家庭护理及自我监护,规范指导患者及家属术后注意要点,帮助患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神经外科护理团队将继续不断学习护理新知识,不断改进护理新理念,不断提高护理新技能,旨在打造出一支华中地区最先进、最一流的神经外科专业护理团队!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集甲状腺乳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于一体,是国内一流的专科诊疗中心 。中心下设甲状旁腺疾病诊疗中心、乳腺炎性疾病诊疗中心亚专科,拥有两个病区一个专科门诊。

科室开放床位110余张。现有高级职称13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6人,海外博士学位2人。多人担任国家、省、市级甲状腺乳腺相关学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委等职务。科室秉承医教研一体的理念,积极培养医学后备人才。

学科带头人吴高松教授,同济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学士/硕士/博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甲状腺学会会员;亚太甲状腺外科学会委员;中国医促会循证医学分会乳腺甲状腺疾病学组组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甲状腺手术学组副组长;湖北省乳腺甲状腺学会会长兼理事长。卫生部规划国家重点视听教材《甲状腺全切除术的技术改进及规范》主编。4项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在国际著名专家吴高松教授的带领下,全科医务人员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在专业领域已经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诊治方法。在国际甲状腺乳腺外科领域,实现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与核心理论构建,吴高松教授创建的“吴氏甲状腺切除术式”已被国际同行认可,五种冠名“Wu Gaosong”的手术视频论文发表在国际甲状腺领域最著名杂志美国甲状腺学会会刊“VideoEndocrinology”。建立了“吴氏双极外科能量平台”,已在国内逾百家三甲教学医院应用或试用。在国际上发表“临床实用性喉上神经分型”,提出喉上神经解剖性功能保护理念;发表“甲状旁腺功能分型”,提出甲状腺功能保护策略,为甲状腺术中更好的保护甲状旁腺提供了理论依据,尽可能的减少甲状腺手术后的并发症,保证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已成功实施逾万例甲状腺、甲状旁腺手术。同时甲状腺术前常规开展FNA(fine-needle aspiration),诊断前移,手术更高效。目前,我科已同时开展甲状腺腔镜手术以及甲状腺肿瘤微波消融术,来满足部分甲状腺疾病患者对美容的需求,达到颈部“无痕化”的美观效果。

科室拥有超大面积现代化智能门诊,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是一个集诊断、治疗、手术、康复为一体的甲状腺乳腺诊疗中心。门诊功能包括: 4间诊室,4间手术操作间,乳管镜室等。目前用于甲状腺、甲状旁腺疾病临床研究的大型仪器设备包括:神经监测仪、双极水冷电凝镊系统、结扎速切割闭合系统、美敦力能量平台、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消融治疗仪等。用于乳腺癌临床研究的大型仪器设备主要有荧光探测仪、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真空辅助乳房活检与旋切系统等。开展各种甲状腺良性疾病(如结节性甲状腺肿、胸骨后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等)、甲状腺恶性疾病(如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滤泡状癌、甲状腺髓样癌、甲状腺未分化癌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的诊断和治疗。甲状旁腺增生、肿瘤、功能亢进等特色诊治;注重甲状腺手术部位美观、声音保护、术后康复。开展乳腺增生病、乳腺炎、乳房纤维腺瘤、乳管内乳头状瘤等良性疾病的诊断、药物治疗及乳房良性肿瘤的切除术;乳腺癌、乳房肉瘤等恶性乳腺疾病的诊断和综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以新辅助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措施。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积极进行学科建设、在提高临床诊疗专业水平的同时,一直致力于科学研究,并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到临床应用,造福患者。科主任吴高松教授作为湖北省乳腺甲状腺学会会长兼理事长,带领其团队共主持或参加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卫生部教材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卫生计生委员会重点科研项目等20余项科研课题,发表SCI论文百余篇。科室特别注重与国内国际的交流与协作,定期选派业务骨干去协作单位学习,并邀国内外专家来我科交流。每年多次举办国家级、省级学术会议和各类继续教育培训班,促进新的专科诊疗技术的交流和推广,规范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使规范先进的甲状腺、乳腺诊疗技术惠及更多人群。

甲状腺乳腺外科护理团队秉承人文关怀的理念,以提高病人满意度为宗旨,在卢芳科护士长的引领下,为实现“人文甲乳、温馨甲乳”而不断努力,一直用行动践行“您的健康是我们的追求,您的安全是我们的目标”,及时去治疗,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不断提升专科护理服务水平,构建医护一体化团队,让护理工作更贴近临床、更贴近患者,更能体现护理的专业价值,从而使患者得到更大的获益。成立“甲乳温暖之家”,定期开展患友会、康复讲座活动,利用微信、电话回访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康复情况,随时为患者答疑,及时推送科普知识,开展心理疏导及疾病自我照顾指导等,建立了强大的护患扶助群体,荣获了湖北省”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优秀团队的称号。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起初门诊工作主要由湖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派医生支援完成。1958年邓德光医师从附属第一医院调入科内,此时耳鼻咽喉科在外科病区设病床7张。1980年,邓德光任耳鼻咽喉科主任,1988年,金康业任科主任,2001年,周绪红教授任科主任。经几十年发展,科室现有耳科、鼻科、咽喉科、头颈外科四个亚专业,有睡眠医学中心,嗓音医学中心,人工听觉中心,眩晕耳鸣中心,过敏反应中心以及头颈肿瘤中心等6个诊疗中心,有教授5人,副教授6人,博导2人、硕导6人,其中贺祖宏副教授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科室现由享誉国内外的咽喉科及睡眠疾病专家陈雄教授担任主任。
咽喉科学下设立嗓音医学、鼾症、咽喉外科亚专科,配备可视支撑喉镜、电子喉镜、CO2激光、YIG激光、等离子刀等大量先进手术设备。嗓音疾病的手术治疗:包括声带良恶性病变(声带息肉、白斑、乳头瘤、囊肿、声带沟和早期喉癌等)的显微喉镜下手术治疗;声带粘连的预防和治疗,声带麻痹的声带注射、声门扩大和甲状软骨成型等手术治疗。鼾症专科采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内镜、CT等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俗称鼾症)进行综合评估,对OSAHS进行序贯治疗:包括生活习惯健康指导,口腔矫治器治疗,正压呼吸通气(CPAP呼吸机)治疗,及不同阻塞平面的相关手术治疗。咽喉外科治疗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包括复发乳头状瘤的手术治疗,早期喉癌的激光治疗,喉癌、喉咽癌保留喉功能手术及术后缺损修复,全喉切除术后Ⅰ期和Ⅱ期手术发音重建等,均在国内具有较高影响力。
耳科学组全面开展了耳显微外科学、耳神经外科学、侧颅底外科、耳整形和临床听力学等工作,开展了大量镫骨手术,面神经手术,骨桥、BAHA、人工听骨等人工听觉植入术,侧颅底手术,颞骨恶性肿瘤切除术及各种外耳中耳畸形手术,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在突发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聋、耳鸣、耳源性眩晕等耳内科疾病的诊疗中,获得广大患者一致好评。
鼻科学现拥有超高清鼻内镜手术成像系统、导航系统等高新仪器设备,对鼻窦炎、鼻息肉、鼻腔和鼻窦良恶性肿瘤、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垂体瘤等鼻眼和鼻颅底相关疾病开展各种精准手术。同时,对过敏性鼻炎、嗅觉障碍等鼻科常见病,通过药物、免疫和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形成了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具备较高诊疗水平。
头颈外科对各类早期头颈肿瘤以微创手术、功能保全性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在切除肿瘤的基础上,注重功能的保留。对晚期头颈肿瘤则以多学科团队参与的综合治疗为治疗手段,并通过对晚期肿瘤切除后的修复重建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由头颈外科、放化疗科、放射科、病理科等学科共同参与的“头颈肿瘤多学科团队诊疗中心”,在头颈肿瘤的规范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少在外院失去治疗机会的头颈肿瘤病人在我科经过精心治疗获得新生。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各学科建设齐备、人才梯队完善、专科特色鲜明、技术力量雄厚、疑难病例丰富、医教研及转化医学多足鼎立,并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为患者提供了高水准的医疗保健服务,并为各兄弟医院培养和输送了众多人才。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眼科以青光眼、白内障为传统优势科室,以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眼表角膜疾病、眼视光和斜弱视、眼眶疾病等专业全面发展的学科,是一个集医疗、科研和教学于一体的、建制完善的学科。
学科始建于1956年,历经多位主任的领导和发展。现任学科带头人及科主任为柯敏主任,任中国女医师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光眼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湖北省眼科分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湖北省眼科学分会副主委等,荣获2022年“中国优秀眼科医师奖”、“医德楷模”称号。2023伊始,眼科荣获中南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奖”、“保健服务工作奖”、“新技术创新团队奖”等。现有人员50余人,其中医师30余人,护士20人,高级职称12人,博士30人,具有美国著名眼科进修学习深造教育背景者3人,美国博士后学历1人。目前开放床位45张,日间病房床位45张,眼科专用手术室3间,科室年门诊量近7万人次,年完成各类手术近5000台。
2018年至今,新增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5项,累计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得专利10余项,近5年培养研究生10余人,规培医生近30余人。

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率先在湖北省内开展青光眼选择性小梁激光成形术、青光眼睫状体炎和角膜内皮炎房水病毒和细胞因子检测、各种角膜移植及婴幼儿眼底照影和激光治疗等,极大的提高了原发和继发性青光眼、角膜疾病及新生儿眼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擅长各类手术:
①各类复杂白内障手术
②青光眼综合治疗和儿童青光眼个性化治疗
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综合治疗、复杂视网膜脱离手术、老年性黄斑病变诊治、黄斑疾病微创手术
④各种角膜移植手术、人工角膜移植手术、难治性眼表疾病诊治
⑤早产儿及婴幼儿视功能评估和及早期康复、早产儿和婴幼儿视网膜疾病诊治
⑥小儿及成人斜弱视手术
⑦近视矫正手术
⑧眼眶骨折整复术、甲状腺相关眼病综合治疗
⑨各类复杂眼部整形手术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眼科是武汉大学临床药物试验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部、卫健委及省、市级研究课题,人才梯队完善、专科特色鲜明、技术力量雄厚、疑难病例丰厚,医教研多足鼎立,全体眼科医务人员同心协力,团结进取,致力于眼科最先进领域的研究和探索,为患者提供高水准医疗服务。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口腔科成立于1956年,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口腔诊疗中心之一,为湖北省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湖北省和武汉市口腔医学会副主委单位。
现有医技护人员共38名,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18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业务范围涵盖口腔内、外、修复、儿童口腔、正畸、种植、牙周等多个专业,每年诊治患者逾11万人次。口腔科门诊有综合治疗台28台,病房固定床位15张,拥有瑞柯锥形束CT、西诺德XG5全景机、意大利sterweb高级牙科治疗台、速迈(Zumax)根管显微镜及手术显微镜、韩国BL热牙胶充填系统、ITI进口种植机、德国西诺德(SIRONA)CAD/CAM全瓷修复体系统、德国贝朗蛇牌动力系统、NSK超声骨刀、牙科无痛麻醉仪(STA)、隐适美iTero口腔3D扫描仪、迪凯尔种植导航仪等设备。在颌面部肿瘤、外伤、种植牙、各种复杂的错颌畸形的诊疗、牙体牙髓病和牙周病的诊疗等领域处国内领先水平,能开展下颌骨切除同期带蒂腓骨瓣移植+钛网固定术、颈淋巴结清扫术+血管化游离皮瓣转移修复缺损术、口腔颌面部多发性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等大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也能开展根尖手术、根管再治疗、牙周手术等复杂的口腔内科手术。口腔种植领域多次与卫生部口腔种植中心合作,已成功在华中地区举办多期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每年培养技术人员数百人。开展的“自体牙隆鼻术基础临床研究”被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多家媒体报道;与湖北省艾滋病临床培训中心联手,开展了AIDS患者口腔病损的基础的临床研究,并取得多项研究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口腔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基金1项,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湖北省科技厅揭榜制项目1项。在世界四大名刊PNAS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二十余篇;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发明二等奖、科技推广二等奖及科技进步三等奖多项,获国家发明专利三项,实用新型专利二十余项;主编《口腔黏膜皮肤病学》《口腔科学实践指导》《实用牙髓腔解剖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彩色图谱》《口腔解剖生理学习题集及解析》《临床老年口腔医学》等多部教材。
联系电话:
门诊前台:027-67813132
病 房:027-67813279
位置
门诊五楼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作为中国第一批试点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医疗机构,于2010年即筹备建设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PO)及协调员队伍,建立了符合伦理和我国国情的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组织体制、工作机制和实施规范,并在运行中逐步修订与完善。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人体器官获取组织基本要求和质量控制指标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197号)等相关文件要求,我院于2020年10月印发《关于印发<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人体器官获取组织独立于人体器官移植科室的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武大中南院字〔2020〕45号)。为进一步规范我院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于2021年3月印发《关于成立OPO科及人员任职的通知》,OPO科正式独立于人体器官移植科室。
OPO科聘请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移植医学中心首席专家叶啟发教授担任OPO首席顾问,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首席专家李建国教授担任OPO首席专家;配备了器官捐献维护单元、专科病理室、宏基因组检测室、OPO办公场地,以及器官、组织与细胞研究中心,建设了器官捐献文化广场;组建了由重症监护专科医师、OPO专职医师、重症监护专业执业护士、专职协调员、数据报送员、OPO干事、病理和检验医师等质控专业技术人员、OPO质控专员组成的专业化工作队伍。
作为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单位、中国医院协会器官获取与分配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欧器官捐献领导力培训及专业技术输送计划(KeTLOD)临床培训基地,主持制定国内外共识、指南、标准10余项,其中牵头制定的《人体器官获取组织管理办法》、《人体器官获取组织质量控制指标》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纳为国家行业标准发布,对推动全国OPO建设与规范管理,促进行业同质化管理具有里程碑意义;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器官获取成本核算专项研讨,历经8年组织专题研讨会30余期,调研成果为国家层面探索器官获取价格形成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创建于1956年,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武汉市东湖之滨,是一所大型三甲综合性教学医院,整形美容科做为医院品牌专科之一,也是华中地区最早一批成立的整形外科之一,带头人郭亮主任。科室前身为湖北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烧伤整形科,现已成为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全国委员单位、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分会全国委员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华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湖北省整形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是武汉大学硕士学位点。科室电话:027-67813591

【科室硬件】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整形美容科位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门诊7楼,设有咨询室、专家诊室、医学美容注射室、VIP室、净化无菌手术室,并引进超声王、以色列Alma Harmony XL激光/脉冲光工作站、Cynergy双波长染料激光、以色列Alma半导体超冰脱毛仪、半岛黄金微针射频、美国Synosure Revlite SI Q开关激光、科英超脉冲CO2点阵激光等十余台先进设备。同步业界的技术设备和专业配套的手术环境,为广大求美者提供了高效、安全的变美条件。

【人员结构】
科室现有高级职称1名,副高职称3名,中级职称4名,其中主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博士后1名,博士3名。科内所有人员均在中华(国)、湖北省、武汉市各学会任职或副职。

【诊疗技术】
     科室下设开设九个专科专病门诊(整形美容门诊、脱发植发门诊、激光美容门诊、整复外科门诊、瘢痕修复门诊、胎记治疗门诊、门诊外科、甲沟炎甲疾患门诊、腋臭门诊、)。在颌面整形、面部年轻化整形、隆胸吸脂、激光美容、瘢痕修复、毛发移植、创面缺损修复、浅表器官再造,颌面部创伤,甲沟炎根治、微创腋臭祛除及全身浅表肿物切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位置
1号楼门诊7楼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儿医院妇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科室,2012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妇科是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国家级的妇科内分泌诊疗能力建设及健康教育项目研究中心、国家卫健委“一带一路”医学人才培养联盟内镜(妇科)培训基地、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妇儿医疗保健分会-盆底功能障碍综合诊疗中心、中华护理学会盆底康复专项护士京外培训基地、武汉市生殖健康与优生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全国领先的医疗技术和严格的管理标准为妇科培训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科先后获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盆底健康医学专项技术教学培训基地。妇科设有2个病区,科室现有各亚专业专家7人、中青年骨干医师12人,博士以上学历者>80%,人才梯队建设满意。
妇科长期着重致力于微创技术的发展,目前建立了42家妇产科专科联盟、红色革命老区医联体,充分发挥了强势专科号召力,以专业技术为支撑,提升了当地重大疾病救治能力。我科主持和参与多项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积极促进转化医学研究,并依托盆底健康医学专项技术教学培训基地开展适宜技术培训。妇科已逐渐形成集临床、科研及教学为一体的特色专科品牌。2018年,《“三阶段一体化”妇产科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22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妇产科全国位列第20名,2022年复旦大学专科排名:妇产科排名25名;科技量值达36.19,2022年全国妇产科与生殖医学领域学者论文学术影响力排名:张蔚教授排名全国89名,2022年妇产科荣获第九届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22年度妇产科住培专业基地被评为院级教学管理先进集体。妇科已逐渐形成集临床、科研及教学为一体的特色专科品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科以患者需求为中心,以广大妇女为服务对象,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精湛诊疗技术的综合性科室。

妇科特色技术
1、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在妇科中的应用:机器人辅助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及淋巴结示踪、机器人辅助单孔及多孔手术
2、单孔腹腔镜手术(包括v-NOTES手术)
3、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的微创治疗
4、宫颈机能不全的微创治疗
5、各种复杂阴式手术
6、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机器人腹腔镜及腹腔镜下肠病灶切除及吻合、泌尿系病灶切除及吻合;腹腔镜下二氧化碳激光异位内膜病灶去除术等
7、盆底功能障碍:盆底重建技术、复杂生殖道瘘修补技术
8、生殖系统畸形宫、腹腔镜联合畸形矫正技术、乙状结肠代阴道手术
9、滋养细胞疾病,保留生育功能的个体化治疗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科肿瘤科始建于1963年,是全国成立最早的妇科肿瘤专科之一。通过近60年的发展,形成技术精湛,服务优良,设备完善,综合实力强,人才梯队结构合理,学术地位高、技术辐射范围广,以诊治疑难病为重点,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教育部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其中中组部国家高层次人才、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原863计划)1人,主任医师/教授职称3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职称6人,博士生导师2人。
在学科带头人胡争教授的带领下,在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疗与研究方面,妇科肿瘤科始终占据前沿领域,位居全国乃至世界前列。
妇科肿瘤科拥有世界先进的集早诊早筛、精准诊治、全程关爱为一体的宫颈癌诊疗中心。在宫颈癌HPV病毒感染人类整合热点确定、创新分子剪辑技术逆转宫颈癌前病变等领域获得10余项发明专利及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性成果,位居世界领先水平。针对患者的不同需求,制定机器人手术、单孔/多孔腹腔镜微创手术或开腹手术等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力求精准施治,达到创伤最小化。
妇科肿瘤科拥有完善的以微创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体系,对妇科各类良恶性肿瘤如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外阴/阴道癌以及滋养细胞肿瘤等的综合诊治享誉全国。并注重开展及大力推广对早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给广大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带来了新生。
妇科肿瘤科拥有全国顶尖的多学科协作团队,为晚期、复发转移和难治性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提供周密的包括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放疗在内的联合治疗方案,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妇科肿瘤科拥有多名全国知名专家,同时荣获多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获批国家科技部传染病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总经费逾千万。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内外同行的肯定性评价,相关研究结论入选Prime 1000,并被Nature、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Reviews Cancer等顶级杂志正面引用。
中南妇科肿瘤科一直秉承务实、进取的工作作风,与广大妇科肿瘤患者携手共进、砥砺前行,为保障女性健康,提高健康水平而不懈努力。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由国家卫生主管部门批准设立,拥有准入资格,设备先进,管理制度完善。自成立以来,通过近十余年从事不孕不育症的诊断、治疗和研究工作的专业积淀和学科发展,打造了鲜明的专业特色。开展了丈夫精液人工授精(IUI),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第一代试管婴儿),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第二代试管婴儿),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技术(PGT,第三代试管婴儿)等一系列辅助生殖技术及衍生技术。生殖医学中心严格执行世界卫生组织( WHO)的诊断与治疗标准,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医学检测和治疗手段,为所有不孕不育患者制订出科学、合理的个性化诊疗方案。在本中心,治疗过程中始终由一名经验丰富的主任医生与患者交流,连续监测卵泡,及时调整用药方案,B超下经阴道取卵以及胚胎移植,让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状况以及卵泡的生长情况,充分享受知情权,从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试管婴儿成功率已达到60%,冷冻胚胎复苏后移植妊娠率达到65%,累积妊娠率达75%以上。

 
中心的特色:一对一的治疗模式
    不孕症作为一种特殊的疾病带给患者的精神压力是难以想象的,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患者的信心,掌握更多的信息,理解、接受并配合治疗方案对治疗不孕症的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本中心,治疗过程中始终由一名经验丰富的主任医生与患者交流,连续监测卵泡,及时调整用药方案,B超下经阴道取卵以及胚胎移植,让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状况以及卵泡的生长情况,充分享受知情权,从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位置
生殖医学中心门诊(1号楼)9楼,请乘坐6号电梯到达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位于东湖水畔,为国家级爱婴医院及首批国家分娩镇痛试点医院。产科于2012年获湖北省产前诊断机构资质,2016年成为湖北省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之一,并相继获批湖北省产前诊断与优生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武汉市生殖健康与优生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18年成为国家级母婴安全优质服务单位,2020年疫情爆发初期为湖北省新冠孕产妇定点收治医院之一,同年被授予全国优秀住培基地称号,并获批国家孕产期保健特色专科单位。2023年被认定为武汉市母婴友好医院。经几代人的耕耘,产科专家云集、设备先进、体系成熟,已发展成为集母婴保健、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诊疗中心。
产科为博士学位授予点,培养硕博士近百余人。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4人,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医师5人,医生博士以上学历者>88%,护理本科以上学历者>98%。首席专家张元珍教授任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产科李家福主任在业内享有盛誉,担任湖北省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中南医院)主任等,产科主任陈慧君为湖北省首批青年拔尖人才,全国三八红旗手。科室从母体医学、胎儿医学、普通产科三大亚专业开展学科建设,由黄凤华、杨桂芬、马建鸿、吴雪春、郭娟娟等资深专家领军,全方位打造技术精湛、医研结合的优质团队,在业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我科近5年获得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研究文章近百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在国际顶刊柳叶刀上首次分享新冠孕产妇救治经验,为世界范围指南制定提供了依据,此外,我科还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5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武汉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一项。
产科占地面积共4877m²,设置有两个VIP病区及一体化产房,另外,配备有独立的重症监护产科病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我科分娩量居湖北省综合医院前三位,其中疑难危重症比例80%以上,收治患者难度系数CMI值居湖北省前三位。依托综合医院多学科平台,建立有完善的产前筛查诊断体系、妊娠合并症系统管理体系以及急诊抢救绿色通道。
中南产科人始终以守护母婴健康为己任,不管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展露于国际舞台的优异表现、母婴安全宣教片《生门》的全国反响,还是数十年如一日的援疆援非、遍布全省的适宜技术培训足迹,均充分证明了产科人的坚守责任、勇于担当。当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满怀豪情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时,产科全体职工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勉努力,不断践行"大医精诚,敬畏生命"的初心。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小儿外科是以小儿普外、小儿泌外、胎儿新生儿外和小儿肿瘤四个亚专科疾病为主的临床专科,开放床位40张,其中VIP病房2间。所属妇儿中心还配备设备齐全的NICU和PICU。科室配备小儿膀胱镜、输尿管镜和腹腔镜等设备及数码工作站,常规开展各亚专业疾病的微创检查及治疗,特别是新生儿、小婴儿的内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无瘢痕的优点,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小儿普外亚专业常规开展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Roux-en-y吻合术、肠旋转不良ladd’s术等,同时对小儿急腹症如:腹股沟嵌顿疝、阑尾炎、肠套叠、肠梗阻等的诊断和腹腔镜微创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小儿泌外亚专业常规开展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成形术、肾切除术;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腹腔镜隐睾一期睾丸下降固定术等手术,具有损伤打击小、恢复快的特点。在各类生殖系统畸形,尤其在重度尿道下裂的治疗上更有独创经验。

小儿肿瘤亚专业对各类肾上腺肿瘤、肾肿瘤等腹膜后肿瘤,肝脏肿瘤、神经母细胞瘤、淋巴管瘤、畸胎瘤、睾丸肿瘤等采取手术综合治疗。

胎儿新生儿亚专业采用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各种消化系统先天性畸形,如中高位肛门闭锁腹腔镜一期肛门成形、肠闭锁、肥厚性幽门狭窄、十二指肠梗阻等,达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开展新生儿产时手术,如脐膨出、腹裂一期手术,均达国际一流水平。

湖北省内率先开展第四代Davinc机器人微创手术治疗,在国内首家成功完成单孔机器人手术,并逐渐开展机器人辅助日间手术。开展多学科合作,与神经外科联合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承担肝肾移植术后患儿常规治疗护理。曾多次受邀赴中央电视台及省市电台录制专题儿童健康宣教节目。并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儿童医院专家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合作开展临床科研项目。
位置
3号楼16楼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显微骨科于1994年由我国显微外科创始人之一陈振光教授创立,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显微骨科。同年,正式成立显微外科研究所,陈振光教授兼任显微外科研究所所长。2009年,科室获批“中部医疗中心重点专科”。2010年被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授予湖北省唯一的“中国显微外科技术培训基地”,也是湖北省显微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创伤显微外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武汉市显微外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18年11月,因学科发展需要,更名为创伤与显微骨科。
创伤与显微骨科现有主任医师10名,副主任医师4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10名。科室主要业务骨干:喻爱喜教授、余国荣教授、谭金海教授、潘振宇主任医师、陶圣祥主任医师、祝少博主任医师、漆白文主任医师、王欣主任医师、肖卫东主任医师、余黎主任医师、邓凯副主任医师、邓宇副主任医师、胡祥副主任医师、李宗焕副主任医师、赵勇博士、简超博士、谢哲博士、周敏博士、易万荣博士、李鹏程博士、柳辉博士、邓玲珑博士、杨夏晴博士、袁莹博士、张栋博士、张浩博士等。
学科带头人喻爱喜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创伤与显微骨科科主任,骨科党支部书记,享国务院特殊津贴,湖北省首届医学领军人才,武汉市黄鹤英才,兼任湖北省显微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湖北省创伤显微外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学术任职包括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分会副会长(第一丶二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创面修复学组组长(第一届),中国医促会骨科分会常委兼生物材料学组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循环与骨坏死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显微修复学组委员,湖北省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第五、七届),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专业委员会常委等。担任《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副主编等。
创伤与显微骨科现已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5.881,一篇论文获2010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国内影响力学术论文。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及武汉市重点(重大)项目5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项,湖北省科技奖励十余项。喻爱喜教授牵头组织制定了显微外科相关应用规范、专家共识与临床循证医学指南等。目前累计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00余名,培养进修生100余名,并已成功举办过29期国家级显微外科核心技术规范化临床应用学习班等。
创伤与显微骨科开展了一系列手术,在质量及数量上均居于国内先进水平,尤其在四肢保肢治疗技术上,部分领域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在创伤领域,建立了完善的创伤救治体系,突出微创治疗理念;在显微领域,运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重建急慢性各类组织缺损;在足踝领域,以治疗足踝部、运动性损伤、畸形矫正等为主要特色。科室病床使用率常年保持在130-160%,诊疗范围包括创伤骨科与显微骨科相关疾病,尤其是在以下领域具有核心技术优势:肢体或手指离断伤、四肢严重的闭合性或开放性骨关节软组织损伤、四肢或躯干部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四肢骨缺损及骨不连、四肢创伤后并发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周围神经损伤、四肢淋巴水肿、四肢骨肿瘤及先天畸形的显微修复与重建等。科室首创了三十余种显微组织瓣移植新术式;率先提出了负压封闭引流结合组织瓣移植技术治疗四肢创伤相关的难愈性创面、骨髓炎、开放性骨折等方法,并将相关技术予以临床推广应用。
位置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号楼一楼、二楼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历史,应时代发展需要,于2018年成立脊柱与骨肿瘤科。依托武汉大学、武汉大学医学部、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库,武汉市骨肿瘤骨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已成为立足湖北辐射全国,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的脊柱与骨肿瘤外科中心,是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肿瘤学科)骨肿瘤外科中心。开放普通病区2个,总开放床位68张,年手术逾2500例,绝大多数为四级手术。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脊柱与骨肿瘤科诊治范围包括:颈椎病、颈椎外伤、胸椎黄韧带钙化、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腰椎骨折、脊柱结核、脊柱感染、脊柱畸形(脊柱侧弯等)、脊柱肿瘤、四肢骨与软组织肿瘤、复杂骨盆骨折等。尤其是在脊柱微创治疗、骨肿瘤的保肢治疗、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脊柱肿瘤切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科室人员始终保持创新精神,开展了椎间盘镜与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侧前方入路(OLIF)微创治疗脊柱退变性疾病,骨盆肿瘤半盆置换、定制型人工关节治疗四肢骨关节肿瘤、骨肿瘤的微波原位灭活治疗、上颈椎前后入手术等技术。手术种类涵盖所有脊柱与骨肿瘤疾病领域,微创手术和机器人手术是我科特色,目前科室已获批“湖北省国家级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及“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脊柱骨盆外科中心”。拥有强大的多学科团队,注重规范化诊治,重点病人均提交多学科团队讨论决定治疗方案。

科室目前拥有主任医师9名,副主任医师7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治医师3名,博士后3名;教学科研力量强大,人才梯队完备,拥有教授1名,副教授7名,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9人。包含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才1人,武汉市黄鹤英才1人,武汉市中青年骨干人才3人,武汉大学珞珈青年学者1人,院优博8人、优秀中青年7人,留学海归人才4人。拥有客座教授3名,分别来自武汉大学生科院,药学院和化学院。

科室总获批课题共计40余项,累计获批经费2千余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 项,国家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2项,省级重点研发项目3项,其余省市级科技项目30余项。在国际国内知名期刊Circulation、Autophagy、Advance science、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Cell discovery、Small、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Lancet预印本等杂志发表有影响力论文100余篇,其中IF>20的文章有1篇,IF>10的文章有18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成果先后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省成果推广二等奖等奖项。多人任国际、国内知名学术期刊编委及审稿人,多位医师赴法国、德国的骨科中心进修学习,与美国梅奥诊所、美国安德森肿瘤中心、美国匹兹堡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骨科中心、瑞典卡罗林斯卡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开展了合作,加强了国际的学术交流沟通。

我科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不断加强学科人才建设,深入开展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力争成为管理先进、服务优质、技术超群、人才一流的专业科室。力求以精湛的医疗技术服务于患者,为广大的患者解除病痛。

学科带头人:蔡林,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骨科首席专家,武汉市黄鹤英才,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湖北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骨肿瘤的基础和临床、骨科新材料与骨组织工程。在湖北省内率先成立骨肿瘤学科,擅长脊柱、骨盆和骶骨肿瘤,骨肿瘤精准微创诊治及骨科机器人精准导航技术,3D打印脊柱、骨盆骨肿瘤假体及数字化功能重建,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与重建,骨科疑难病、少见病的诊治。主持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湖北省科技创新重大专项课题1项,其他省部级课题10余项。以通讯作者在Circulation、Autophagy、Cell discovery、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Materials &Design、Lancet预印本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29.8。获国家专利20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成果推广二等奖1项。

科主任:金伟,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对脊柱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包括脊柱骨折,脊柱肿瘤,脊柱结核,脊柱侧弯,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各种颈肩腰腿痛疾病以及各种脊柱畸形及脊柱感染性疾病,尤其擅长脊柱微创治疗,先后开展了椎体成形术,椎间盘镜及椎间孔镜下的椎间盘摘除、椎管减压融合手术等各种脊柱微创手术。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现任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脊柱脊髓损伤与康复学组委员,湖北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微创学组委员,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颈肩腰腿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常委,武汉医学会骨科内镜分会副主任委员。
位置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号楼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科成立于2007年,特色专业包括关节外科、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辖管病床50张,年手术量3000余台。科室团队擅长各种常见关节疾病的外科治疗,其中复杂关节置换及关节翻修技术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是湖北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首届关节学组组长单位。此外,运动医学专业更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较早开展肩、肘、腕、髋、膝、踝关节镜手术,是湖北省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主委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关节镜医师培训学院湖北省基地,中国运动医学产学研创新联盟理事单位。
我科围绕关节疾病进行的相关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填补了多项国内、外空白;获得2016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及2017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项(重点项目1项),国家科技研发重大项目子课题3项,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相关临床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骨科顶级期刊BJJ(原JBJS British Volume)(双1区TOP)和世界运动医学(骨科)顶级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和《Arthroscopy》(双1区TOP)。

临床业务范围
1、人工关节初次置换及翻修
我科针对晚期骨关节病,开展了膝、髋、踝、肘、肩的关节置换手术。针对严重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血友病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患者,迄今已完成膝关节置换逾10000例;针对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髋臼发育不良、高龄股骨颈骨折等患者,迄今已完成髋关节置换20000多例。率先开展系统性红斑狼疮性髋关节炎、血友病性关节炎、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神经性关节炎(Charcot’s 关节炎)、银屑病性关节炎以及伸直位强直膝关节的人工关节置换。
人工关节翻修因其临床情况的复杂多变性,是人工关节领域的一大难题。我科每年要收治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因感染、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骨折、衬垫假体磨损等原因导致人工关节失能的患者进行翻修手术,多年来在人工关节翻修手术方面累积了大量经验。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处理原则、关节翻修术的骨缺损的处置及假体选择等方面处于省内领先水平。

2、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
我科运动医学专业开展了以关节镜微创手段为主诊治肩、肘、腕、髋、膝、踝等部位运动系统疾病和损伤。
诊疗范围包括:
①下肢: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侧副韧带损伤、后外复合体损伤、前外侧结构损伤、髌骨脱位等;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盂唇损伤、圆韧带损伤、臀肌挛缩、微不稳等;
踝关节: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踝关节撞击等;
②上肢:
肩关节:肩袖损伤、冻结肩、肩峰撞击、钙化性肌腱炎、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盂唇损伤、肱二头肌腱损伤、肩锁关节脱位、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等;
肘关节:创伤后肘关节僵硬、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肱骨内上髁炎(高尔夫球肘)等;
腕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TFCC)等;
③其他:关节骨软骨损伤、特殊类型滑膜炎(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滑膜软骨瘤病等。
心血管内科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神经内科
肾病内科
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
内分泌科
血液内科
国际医疗部(综合医疗科)
消化内科
皮肤科
感染科
神经康复科
骨科康复科
风湿免疫科
神经心理科
老年医学科
全科医学科
过敏反应科
肿瘤放射治疗中心
头颈与儿童肿瘤(放化疗)科
乳腺与泌尿肿瘤(放化疗)科
肺部肿瘤(放化疗)科
食管纵隔与淋巴肿瘤(放化疗)科
胃肠肿瘤(放化疗)科
肝胆胰与骨软组织肿瘤(放化疗)科
妇科肿瘤(放化疗)科
儿科
张莹雯主任名老中医工作室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医院重点建设学科,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病医院(院中院)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胸痛中心、中国心衰中心、中国晕厥中心、全国冠脉腔内影像与功能学培训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代谢性专病医联体湖北省分中心、湖北省急性心血管疾病医疗救治分中心、湖北省房颤中心联盟单位、湖北省急性心血管疾病医疗救治分中心、湖北省心血管介入培训基地、湖北省心电信息分中心、强生电生理培训中心、武汉大学心肌损伤与修复研究所、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复杂冠脉介入中心、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冠脉腔内影像与生理中心、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成员单位、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成员单位、国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成员单位。

心血管内科全方位提供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高水平的服务,是心血管内科专业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学科由普通病房、CCU、心电生理室、心电图室、心功能室、心脏康复中心、基础实验室构成。现拥有高级职称人员1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特聘教授/博导5名,硕士生导师6人,出国访问学者多人。近5年来,引进科研人才12人,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共18项,科研经费达1000余万元;曾多次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SCI论文200余篇,最高单篇影响因子达29.9。

心内科现有病床166张,每年治疗住院患者7000余人次,年心血管病介入手术量近万例。常规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支架术(尤其是慢性闭塞病变、左主干病变及扭曲复杂病变)、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包括阵发性室上速、心房纤颤、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等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 临床特色为高风险、疑难、复杂介入手术,近年来开创ECMO支持下的复杂高危冠脉介入手术,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神经节消融术、长程持续性房颤的Marshall静脉无水酒精消融术、无导线(胶囊)起搏器植入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射频消融术,总成功率达95%以上。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副院长,科室主任鲁志兵教授擅长射频消融术、起搏器安置术、冠脉介入术。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相关高质量SCI论文40余篇。其中IF>20分的2篇,IF>10分的4篇,IF>5分的7篇,累计影响因子大于200,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创新群体项目等共10余项,课题资助600余万元。

科室开通2条绿色通道:一条为冠心病绿色通道,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可随时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支架手术治疗,在急诊科的协作下,使患者入院至进行介入手术的时间大为缩短,极大的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病人生存率;另一条为心律失常绿色通道,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可随时入院接受射频消融手术和安置起搏器。为患者提供迅速有效的治疗。

联系电话:门诊:027-67813391

病区:东区:027-67812712,西区:027-67813073,CCU:027-67813065

咨询电话:13297990860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于2003年成为独立三级学科,为院级重点专科、优势学科,武汉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及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全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规范化建设优秀单位,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核心单位。全国PCCM专科医师规范化专修基地,肺功能规范化单修基地,呼吸危重症(RICU)规范化单修基地,呼吸介入规范化单修基地。本学科高度重视临床诊疗能力的综合发展与提升,对呼吸系统罕见病、少见病的诊断能力省内领先,在呼吸危重症、呼吸内镜介入诊疗、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病等领域形成学科优势,尤其是呼吸危重症,已成功开展体外膜肺氧合(ECMO)、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等高级生命支持治疗。本学科成立了肺癌、慢阻肺、哮喘、间质性肺病、呼吸介入、呼吸康复、肺血管病专业组及专病门诊。在首席专家杨炯教授、科主任程真顺教授等学科领军人的带领下,经过全体医护人员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科已逐渐发展成为华中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集医疗、科研和教学为一体的临床科室。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我院神经科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是中南地区最早的神经疾病医疗、教学及科研中心之一,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点专科和博士后流动站,湖北省痴呆与认知障碍临床研究中心,国家脑防委高级卒中中心。现有床位100张(含重症监护病房),医、技、护人员76人,其中高级职称13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7人。2000年来相继成立了脑血管病研究中心、脑血管病实验室、癫痫与睡眠中心、神经电生理室等。目前拥有神经病学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和应用心理学硕士点。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我科在痴呆与认知障碍、脑血管病溶栓与介入、帕金森病、癫痫等亚专业领域蓬勃发展,发展多个神经亚专科组,包含脑血管病与神经介入、重症与癫痫、神经免疫与感染、眩晕/头晕、帕金森运动障碍、神经罕见病等专业组,与国内一流学科同步,引领带动本地区神经内科的建设和发展。
90年代初,建立了我省第一个规范的“卒中单元”,并在省内推广应用。2001年整合多学科成立了“武汉大学医学院脑血管病研究中心”。与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院临床神经科学系、法国南锡大学脑科中心以及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建立合作关系并联合培养研究生。自2000年以来在省内率先开展急性脑血管病动静脉溶栓、机械取栓、颅内外动脉支架成形术、颅内静脉血栓的溶栓及机械开通治疗;近二十年来,中南医院神经内科作为发起人和论坛主席单位,每年主办一次“湖北省脑血管病论坛”,定期举办全国性临床心理与痴呆高峰论坛、脑血管病介入技术等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学习班,为省内外各级医院累计培养近300名神经介入医师。
近十年来,我科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8项,作为项目负责人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省、部级科研基金20余项,培养博士研究生30余人、硕士研究生80余人,发表SCI论文150余篇,章军建教授团队主持的“慢性脑低灌注基础与临床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肾病内科始建于1976年,设门诊、病房、血液净化中心、腹膜透析中心、CKD管理中心、肾病实验室6个部门。是湖北省成立早、配置全的肾脏专科之一,也是中南地区肾脏疾病主要的医疗、教学及科研中心之一。本学科现有15名医师,其中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7名、住院医师1名。出国学术交流和访问学者6人。科室将近90%医师具有博士学位。
肾内科以治疗各种疑难及危重肾脏疾病为临床特色,特别在糖尿病肾病、急性肾损伤、肾脏纤维化防治、继发性肾脏病和小管间质疾病的诊疗和基础研究方面已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科室血液净化中心是卫生部县级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培训基地,也是湖北省最早成立的血液净化中心。近几年血液净化中心发展迅猛,目前该中心有血液透析机41台,备用透析机14台,连续性血液净化机9台,已开展高位转位内瘘,球囊扩张取栓术,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等技术。我科2013年建立腹膜透析中心及腹透专科门诊,目前已开展家庭夜间自动化腹膜透析、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腹透透析穿刺置管术等特色技术。血液净化中心及腹膜透析中心均在省内率先建立无纸化信息管理系统及患者管理制度,包括操作培训和定时评估制度,电子病历及数据库管理和质量汇报制度等,省内同行多次前来参观学习。
本学科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及校级课题20余项。共发表论文143篇,其中SCI60篇,2018年发表ESI高被引论文1篇,2021年发表ESI高被引论文2篇,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作为卫生部肾病药物的临床药理基地,近5年参与完成10余项药物的II或III期临床试验。肾内科现有博士导师1人,硕士导师5人。
在科室学术带头人吴小燕教授、高苹教授的带领下,肾内科已形成了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力,团结协作、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医疗技术团体和学术梯队。

联系电话:
肾病内科:027-67813408 血液净化中心:027-67813111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是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专业科室,系全国综合医院中医科示范单位、湖北省内分泌重点专科,湖北省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主委单位,配备有国家级中医内分泌分子实验室(三级),承担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湖北省中西医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教学工作。现有医师10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1名、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5名,获博士学位9人、硕士学位1人。
5近年来,我科主持了国家科学自然基金五项、承担省自然基金、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等二十多项课题。近五年来,我科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文 章30余篇。曾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
科室常年收治各种内科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危重症病人,擅长内分泌、肿瘤、老年性疾病、妇科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尤其在中医内分泌、中医肿瘤的诊治方面有独特优势,病人来源辐射全省及周边省份。
治疗特色:
1、首创中医“抑癌扶正平衡疗法”治疗肿瘤,达到“抑制肿瘤,扶助正气,平衡阴阳,调整机体内环境,激发自身免疫力”的目的,“抑癌扶正平衡疗法”治疗肿瘤的特点和优势:
(1)整体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抑制肿瘤而不伤正气;
(2) 持续治疗以求全身阴阳的动态平衡,长久遏制肿瘤生长、复发和转移;
(3)全面调动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从根本上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抑癌扶正平衡疗法”可与手术、放疗、化配合治疗肿瘤,达到减毒增效,或带瘤生存,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的目的。
2. 开设“中医风湿”、“中医肿瘤”“中医内分泌”三个亚专科门诊,从内服、外用中药干预,配合起居、药膳食疗、情志、针灸推拿、养生等方面指导不同病证的个体化治疗,从而达到“治未病”,综合调理及立体干预的目的。
3. 全电脑多功能药化汽疗新型智能治疗技术,将药物激活变成具有活性的分子微粒,治疗颈、腰椎病,软组织损伤,各种骨折,皮肤病,减肥等。
4. 开展中药足浴 、外敷疗法,使药物迅速透皮渗透,达到扶正祛邪,调节气机的目的。可协助治疗腰腿痛、骨折、水肿等。
疗效。
5. 采用穴位敷帖中医辦证技术开展“冬病夏治”等治疗,深受患者欢迎。
6. 在临床护理中,根据不同病种、不同个体差异,发挥中医优势,予以中医辨证施护配合治疗,开展了铜砭刮痧、艾灸、面部美容刮痧、中药竹罐、平衡火罐、耳穴压豆、中药熏蒸、中药足浴、穴位贴敷、小儿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满足了患者的中医护理需求。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血液内科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多年发展,现有三个病区,开放床位105张,层流病床14张,每年门诊诊疗15000余人次,治疗住院患者3000余人次。血液内科配备独立的血液病实验室,医疗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齐全。开展包括细胞形态学/病理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血液专科检查,具有造血干/祖细胞检测、采集、分离、冷冻能力。诊治范围包括各类贫血、出血性疾病、血液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血液病。开展的特色诊疗技术,包括TMI精准放疗预处理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脐血微移植、非血缘脐血干细胞移植、无血浆置换术、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术等新技术新疗法,同时牵头或合作进行多项国家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等疾病的临床试验,与省内多家医院开展专科联盟技术协作,常年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白血病/骨髓瘤)及血细胞分离单采技术临床应用培训班,在国内享有一定的声誉。我科目前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血液肿瘤内科)、国家疑难病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血液肿瘤内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血液病学基地、中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血液专业血液检验基地、中华骨髓库志愿者干细胞采集基地、血液成分分离与细胞治疗华中标准化操作培训基地、武汉大学血液病学博士后流动站、移植医学中心(干细胞移植)、脐带血干细胞移植诊疗中心、MDS/MPN诊疗中心及多发性骨髓瘤慢病管理中心。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血液内科已经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学科梯队。科室目前有医师2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7人,9人有1年以上海外工作学习经历。科室承担医学本科生及硕士、博士研究生的理论授课和临床教学任务,拥有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已培养博士后6名,博士研究生12名。承担各类各级别科研基金多项,包括国家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湖北省、武汉市、学校基金30余项,并承担国家级教学课题、MOOC教学项目多项。科室人员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编与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等专著多部,专利多项。我科多年来与全球包括美国、法国、加拿大及香港地区等多家著名医院的血液中心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医疗合作关系,为新诊疗技术的开展提供了可靠保证。近年来,血液科科技实力突飞猛进,2021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 全国血液专科排名22 名。
科室主任周芙玲教授长期从事血液病的研究,聚焦恶性血液肿瘤治疗中的难点问题,取得了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突破传统化疗模式,提出的抗氧化途径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理论具有较高原创性,并获批国际发明专利,已推广应用。受邀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报告50余次,科研成果在美国血液学会(ASH)和欧洲血液学会议(EHA)等国际血液学舞台展示。入围2020年全国血液病专家学术影响力百强。获得2020年武汉大学“医学腾飞计划”突出贡献奖,主持国家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 项,省市级项目12项。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SCI论文8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41分,单篇最高被引102次。主编专著5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2项。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Zhongna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at Zhongna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was established in the 1970s. After decades of development, it now possesses three wards with 105 open beds and 14 laminar flow beds, treating over 15,000 outpatients, 3,000 inpatients.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is equipped with an independent hematology laboratory and has advanced medical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It can carry out various routine and special examinations, including cell morphology/pathology, immunology, cytogenetics, molecular biology, etc, with the ability to detect, collect, isolate and freeze 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s. The scope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cludes various hematological diseases such as anemia, bleeding diseases, and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including leukemia, lymphoma, multiple myeloma, etc.). Recently, novel strategies such as TMI-based conditioning regimen HSCT, Cord blood cell micro-transplantation, Cord blood cell transplantation and Plasma-free plasmapheresis and 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 (DFPP) have been carried out. Meanwhile, multiple clinical trials and technical cooperation of professional alliance with local hospitals have been undertaken, endowing the Department with a reputation in China. The Department is currently being granted as multiple centers: National Key Clinical Specialty Construction Project (Hematology and Oncology), National Construction Project for Improving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tractable Diseases (hematology oncology), Hematology Base of National Drug Clinical Trial Institution, Standardized Training Base for Chinese Resident Physician in Hematology, Volunteer Stem Cell Collection Base of Chinese Marrow Donor Program, Standardized Operation Training Base of Blood Component Separation and Cell Therapy in Central China, Postdoctoral Station of Hematology of Wuhan University, Transplantation Medical Center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of Wuhan University, 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Cent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enter for MDS/MPN and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Center for Multiple Myeloma.
After several generations of efforts, the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in Zhongnan Hospital has formed a discipline echelon with reasonable age structure, educational level and professional title structure. There are currently 21 physicians and 9 technicians in the department, including 2 doctoral instructors, 12 of which with doctoral degrees and 9 with at least 1 year of overseas workstudy experience. The department also has 5 postdoctoral fellows, 10 doctoral students, and 15 master students receiving education in hematology. It undertakes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clinical teaching for medical undergraduates, masters and doctoral students, while incubating post-doctoral mobile station and authorized points for doctoral and masters degrees. It also undertakes various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at various levels, including 1 National Key Project, 11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more than 30 funds from Hubei Province, Wuhan City, and Wuhan University, and a number of national-level teaching programs and MOOC teaching projects. Staff of the department have published more than 200 academic papers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academic journals as first/corresponding authors, several monographs of Renwei Edition as editor-in-chiefco-editors, and obtained several patents. The department has established long-term and stable medical cooperation relations with blood center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of many famous hospitals in China and abroad, including the United States, France, Canada and Hong Kong, providing a reliable guarante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recent year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strength of the department has grown tremendously. In 2020, the department’s STEM ranking of Chinese hospitals in term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value has risen to No.22 among the nation’s other hospitals.
Professor Fuling Zhou, chief and director of the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has engaged in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hematological diseases for decades. She is specialized in the research on the pathogenesis and therapeutic targets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 and has achieved internationally-leading research results, where she originally proposed the antioxidant pathway for the treatment of AML, which has been approved as a national invention patent and widely applied. Professor Zhou, shortlisted in the 2020 National Top 100 Academic Influence of Hematology Experts, has been invited to present at domestic and foreign academic conferences for more than 50 times. Her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have also been presented internationally such as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 (ASH) and the European Hematology Conference (EHA). Additionally, she serves as the review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and has been repeatedly honored, including the 2020 Wuhan University "Medical Take-off Plan"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Award. She presided 1 national key project, 4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projects, 12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projects with approved funds of over 23 million yuan. In the past five years, she has published more than 80 high-level SCI papers as the firstcorresponding author with highest single SCI impact factor of 41 and highest single citation of 102 times. She has published 5 monographs as the editor-in-chief and acquired 12 national invention patents.
 
联系方式:
护士站:027-67813137
医生办:027-67812751
实验室:027-67813083
门    诊:027-67813071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中南医院特需医疗保健中心始建于1956年,是一个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全方位服务于一体的高端医疗中心。主要承担高级知识分子及专家、外宾及各层次人群的医疗和保健服务工作;以及重大外事和国际赛事的医疗保障任务。设有呼吸、心血管、消化、内分泌、肾病、神经内科6个亚专业及涉外病房。2024年开始正式开展“国际医疗服务”。国际医疗部依托全院国家重点学科和临床重点专科、名医工作室的医疗技术力量,提供预约诊疗、名医会诊、绿色通道等优质、高效的一站式医疗服务。病区拥有优秀的护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引进最先进的高科技医疗仪器设备,营造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服务。采用全科和专科相结合的诊疗模式,建立了以综合诊疗、多学科围手术期管理、全周期健康管理为特色的开放平台,旨在提供更优质更细化的医疗服务。国际医疗部积极倡导“优质健康生活”新理念,竭诚尽力,在注重医疗质量的同时,不断追求服务的精细化和人性化,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海外侨胞等众多高端客户,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位置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4号楼24-25楼,电话027-67813476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科是武汉大学医学部重点学科,在医疗、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综合实力居国内先进水平,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在胆胰疾病的内镜诊治、胃肠肿瘤的早期发现及炎症性肠病诊治方面闻名遐迩。年门诊量达9万人次,每年胃镜、结肠镜、胶囊内镜、小肠镜、胆道镜、ERCP、超声内镜检查及治疗共达3万人次,同时开展了多项国内领先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技术。
消化内科现有3个病区,编制床位数150张,为患者就医提供温馨、舒适的环境。
消化内镜中心占地2000平,作为全国首批世界内镜组织ERCP标准化人才培训基地,布局规范、设计标准,设备齐全、功能完善,配备有世界先进的电子内镜检查设备,同时设置有15个操作间,包含胃肠镜诊疗室8间、胶囊内镜室、超声内镜室、ESD、ERCP、DSA诊疗室、胆道镜操作间、VIP诊疗室及远程会诊室各1间。
位置
消化内科病房:6号楼15楼 16楼 17楼 消化内镜中心:6号楼2楼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皮肤科作为医院品牌专科之一,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科室,目前病区开放床位30张,年门诊量12余万人,年手术量1万多台,接诊范围以武汉市为中心,辐射周边十几个城市,拥有各式的科研及诊疗设备,能进行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免疫学、病理学、真菌学、变态反应等方面的研究。  

【人才梯队】
科室人才力量雄厚,梯队结构合理。目前科室共有专业技术人员 33人,均在全国及省市担任各类学术兼职,其中主任医师 4人,副主任医师5人,博士 8人,硕士5人,硕士生导师3人。

【学术地位】
我科现已成为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医学美容临床研究中心成员单位、银屑病免疫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中心、全球银屑病监测项目成员单位、肿瘤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皮肤肿瘤病区、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皮肤肿瘤科、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皮肤影像示范建设单位、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全国委员单位、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全国委员单位等。

【亚专科建设及业务开展情况】
 在宋继权主任的带领下,开设的各亚专科蓬勃发展,如皮肤外科、皮肤美容、毛发专科、皮肤病理、痤疮专病、色斑专病、慢性荨麻疹专病、疤痕专病、白癜风专病、银屑病/特应性皮炎、感染性皮肤病、皮肤中西医结合等。皮肤科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教学和科研等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有健全的硬件,有皮肤手术室、皮肤影像、过敏原检测室、皮肤病理、真菌室、性病诊疗室、激光冷冻室、光疗室等。细化如下:

①皮肤外科诊治良恶性皮肤肿瘤、巨大脂肪瘤、腋臭、表皮囊肿以及面部精细美容缝合手术;②皮肤美容拥有热拉提plus、飞顿光子嫩肤平台、Cynergy翠绿宝石激光、Cynergy染料激光,进行祛斑、祛胎记、去纹身、脱毛、去毛细血管扩张、肉毒素注射、水光针注射、PRP嫩肤等年轻化治疗,及治疗面部皮肤疾病;③毛发专科诊治斑秃、雄激素性脱发等各类脱发,开展PRP生发、点阵激光生发、毛发移植等技术;④痤疮专病开展光动力、刷酸、红蓝光、强脉冲光、火针等物理治疗;⑤色斑专病开展刷酸淡斑、激光祛斑、内调外治等综合治疗;⑥疤痕专病开展激光、手术、射线等综合治疗;⑦白癜风专病开展UVB光疗、自体表皮移植术、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⑧银屑病/特应性皮炎专病门诊,联合传统治疗及生物制剂,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⑨我科拥有皮肤科病理室,常规开展组织病理、免疫荧光等,推动了皮肤疾病的诊疗发展。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院皮肤科将继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科研能力,开创我院皮肤科新局面,为更多患者送去福音。
位置
1号楼门诊楼4层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成立于1979年,目前拥有工作人员65人,其中医生27人,护士36人,技师2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5人,具有博士学位17人。感染科首席专家桂希恩教授2004年被评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2010年度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人民医学家”荣誉称号,2022年获“吴阶平医学奖”。感染科拥有病床 60张,设有单独的门诊、病房和实验室。包括普通病房、肝病重症监护室、人工肝治疗室、B超诊断室、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室、肝硬度检测室等功能检查室。此外,感染科与湖北省艾滋病临床指导培训中心紧密合作,设有肝病研究室、艾滋病研究实验室、细胞免疫检测室、PCR分析室。拥有湖北省目前先进的血液净化(人工肝)治疗仪和流式细胞仪等先进的治疗和诊断设备。感染科主要收治艾滋病及其机会性感染、艾滋病合并肿瘤、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肝细胞癌、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热待查及疑难重症感染患者,平均年住院人数超过2000人。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感染科是国内较早建立艾滋病区并收治艾滋病人的综合性教学医院,在桂希恩教授和科主任熊勇教授的带领下,感染科在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防治、抗HIV治疗、艾滋病合并肿瘤等方面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作为综合性医院,中南医院多学科参与了艾滋病患者的诊疗工作,已有500余名艾滋病患者在我院顺利接受手术治疗,包括8例成人和儿童的心脏手术。

在完成临床工作的同时,感染科工作人员积极开展基础和临床科研工作,研究课题涉及艾滋病及其相关并发症、抗HIV治疗、艾滋病合并肿瘤、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原发性肝细胞癌、肾综合征出血热、血吸虫病、脂肪肝、新冠肺炎等疾病。目前在研课题共7项,科研经费约200万元。其中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2项。2005年以来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80余篇。感染科共有11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获部级奖3项、省级奖8项,其中桂希恩教授获得2004年湖北省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

2020年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感染科积极参与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评为“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被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评为“抗疫先进集体”。感染科熊勇主任被评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抗击疫情十大医疗英雄,被武汉市政府评为武汉市抗击疫情先进个人,被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评为抗“疫”先锋之星。感染科科护士长胡慧获得2020年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同时,感染科医师积极投入新冠肺炎相关临床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单位发表SCI论文30余篇。
位置
感染科门诊:1号楼6楼 发热门诊:1号楼1楼 住院部:7号楼2楼、3楼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康复医学科自1986年建科,是湖北省内最早成立的两家康复医学科之一,经过30余年的发展和几代康复人的共同努力,康复医学科已发展成为临床整体实力扎实、亚专科设计全面合理、人才培养制度完善,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一级临床诊疗科室。2014年复旦大学学科排行榜上,我科位列省内第二。
学科设有门诊、康复治疗中心、康复病房三部分。康复治疗中心设有康复评定室、运动治疗室、理疗室(光疗磁疗室、低中频电疗室、牵引治疗室、高频电疗室、蜡疗室、超声波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吞咽治疗室、认知治疗室、生物反馈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室等多个专业康复室。临床上,科室积极践行康复医疗早期介入(前移)、后期向院外延伸(后延),重点开展急性、重症、复杂、疑难疾病及功能障碍的康复工作,引进了国际上先进的现代康复治疗技术,采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在院内为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及其他兄弟科室的各类疾病患者提供规范、系统的综合康复治疗,康复医疗服务起到医院“中心供应室”的作用。教学方面,是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是湖北省卫生厅第一批“康复医学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单位,是中国康复医学会“重症康复专科培训基地”、“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康复护理专科培训基地”,湖北省残联“听力语言残疾康复人员国家级规范化培训基地”,并获批康复医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国) 。科室现有工作人员51人,医生8人(均为博士学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 2名,主治医师5名。治疗师26人(其中硕士学位7人),有副主任技师1名,主管技师5名,技师20名,护士17名(其中硕士学位2人)。科室培养的硕、博士毕业后分布于全国各大医院康复医学科,并已成为学科发展的中坚力量。学科重视科研,康复医学科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子项目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8项,并获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1项。
学科计划以神经康复为特色,大力发展运动康复、心肺康复、肿瘤康复、重症康复等多个亚专业,依托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脑科中心这一平台,与神经外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等兄弟学科合作,进一步提升学科临床综合诊疗能力,以期在国内乃至国际范围内提高学术声誉,扩大学科影响力。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康复科始建建院初期,1985年正式更名为康复医学科,于2017年为顺应医院发展,划分为骨科康复科和神经康复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康复科在湖北省率先开展“骨科康复一体化”的工作模式,在运动损伤、骨科围手术期及骨折术后康复方面处于全省领先地位。科室作为湖北省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湖北省穴位注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华中运动医学专科联盟理事长单位,积极推进华中和湖北地区运动医学专科发展,截至目前先后举办以“运动康复新技术培训班”为主题的继续教育项目、培训班20余场次。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康复科近年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项目4项,省部级课题项目近10项,武汉大学校级研究项目4项,主导开展临床项目4项,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2020年与骨科联合获批中南医院院内优势学科,2021年获得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研究中心康复领域核心单位。
科室技术及设备:
科室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现代康复技术和管理模式,结合中医康复手段,形成了以专科为方向,专病为核心,专项技术为手段的发展方向。科室康复治疗项目门类齐全,治疗部设有运动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吞咽训练室、物理因子治疗室、传统治疗室等多个治疗单元。科室拥有多种先进康复评定及治疗设备,包括依瑞德经颅磁刺激、丹麦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意大利BTS300表面肌电仪、等速肌力测试和康复训练系统、上下肢E-link训练系统、生物反馈治疗仪、JAS关节持续牵伸器、加压循环冷疗仪、冲击波治疗仪、旋转干扰电治疗仪、上下肢加压循环治疗仪、CPM关节被动持续活动仪、高能激光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等多种先进康复评估及治疗设备。开展多种先进治疗技术,包括超声引导下可视化注射、神经电生理检测、冲击波治疗技术、吞咽评估与治疗、言语评估与治疗、虚拟情景、麦肯基疗法、神经松动、肌筋膜特色手法治疗、步态分析、脊柱侧弯及下肢力线矫正技术、SET悬吊技术、淋巴引流技术等,多项技术均保持同行业领先水平。
科室临床业务范围:
骨科康复:包括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退化性关节炎、足底筋膜炎等骨骼肌肉系统康复;骨折术后、关节脱位、肩袖损伤、关节韧带损伤术后、半月板损伤、踝关节扭伤等骨科及运动损伤康复。 
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康复:脑卒中、颅脑外伤、帕金森症、脊髓损伤、偏瘫、截瘫、面神经炎、外周神经损伤、头疼、眩晕、癫痫、失眠等。 
肿瘤康复:包括肿瘤 (如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肩关节功能障碍、甲状腺手术期的嗓音评估等。 
心肺重症康复:包括冠心病 PCI 术后的康复、慢阻肺稳定期的康复、新冠肺炎康复及心脏重症康复等。根据患者有氧运动能力的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促进心肺功能恢复。
孕产康复:产后尿潴留、盆底组织松弛、盆腔炎等孕产后康复。
儿童康复:小儿斜颈、脑瘫、运动发育迟缓、足内翻等儿童康复。
位置
骨科康复门诊:门诊6楼 住院部:3号楼7楼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风湿免疫科成立于2018年7月,开放床位38张,技术设备先进,已发展成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风湿免疫病诊疗中心,2020年学科科技量值省内排名居于前列,国内排名第21位,是武汉市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武汉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湖北省中医师协会自身免疫性疾病专业委员会、湖北省医学生物免疫学会风湿免疫专委会、湖北省微循环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副主委单位。
重点开展常见及疑难危重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诊治,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ANCA相关性血管炎、白塞病、大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成人Still病等。已形成多种风湿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各种器官损伤(血细胞减少、心脏病变、肺动脉高压、间质性肺炎、肾脏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等)、风湿免疫性疾病合并代谢异常(肥胖、糖尿病等)等的综合诊治及管理体系。
已开展关节炎的床旁超声监测、甲皱襞微循环检测、动态血压监测、动态血糖监测、唇腺活检、血浆置换、免疫吸附、生物制剂精准靶向治疗、细胞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先进诊疗技术,为患者提供规范、优质、精准的诊疗服务。
科室现有医师6人,均为博士学历,其中高级职称3人,研究生导师2人,国外研修经历4人,护士11人。科室已结题或在研课题十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每年开展风湿免疫性疾病新进展的珞珈学术论坛以及面向省内外风湿免疫专科医生的继续教育,常年承担本科生、住院医师、进修医生的带教和培训。
在科主任和护士长带领下,已形成一支团结奋进、求实创新、开拓奉献、朝气蓬勃的医护团队。全体医护人员始终秉承“大医精诚、敬畏生命”的信念,遵循“慎思、明辨、笃行”的原则,贯彻“人文关怀和技术创新并重”的宗旨,为广大患者提供个性化、有温度、优质高效的医疗体验!
医生办公室电话:67813449
护士站电话:67813246
位置
住院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4号楼19楼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专科设置 SPECIALTY SETTING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心理科是我国综合医院中首家设立的神经病学与临床心理学交叉融合的临床专科。本学科是国家级核心高级认知障碍诊疗中心、心身医学诊疗中心;湖北省临床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和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的主委单位;湖北省痴呆与认知障碍医学临床研究中心的牵头单位;武汉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心理学组长单位。门诊设有神经心理门诊,心身疾病与睡眠障碍门诊、心理咨询门诊、心理治疗门诊等。病房设30张床位,拥有心理测评室、心理咨询室、团体治疗室、多导睡眠监测室、脑电视频监测室、柛经调控治疗室等。

医疗特色 MEDICAL FEATURES
神经科医生与心理科医生组成多学科团队协作诊疗模式,重视对躯体与心理状态的全面评估与综合治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物理治疗(颅磁刺激治疗、低频脉沖电治疗、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脑电生物反馈治疗)、音乐治疗、康复治疗相结合。为儿童少年、老年人及特殊职业群体特设心理评估与咨询,团体心理治疗与个体心理治疗。为全省医疗机构提供神经心理疑难疾病的会诊服务。

诊疗范围 SCOPE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1) 脑血管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慢性脑部疾病及其所致的认知损害与神经心理障碍的预防、诊断与治疗。
(2)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颅内感染、癫痫和颅脑手术等脑损伤所致的认知障碍、情感障碍等疾病的脑功能评估诊断、治疗与功能康复。
(3)头痛、头晕、躯体慢性疼痛、睡眠障碍、学习与记忆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4)焦虑障碍、抑郁障碍、躯体形式障碍、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青少年社交障碍等心理障碍的诊断评估、心理咨询与综合治疗。
(5)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病、内分泌疾病和肿瘤等心身疾病的神经心理评估、诊断与治疗。
(6) 吸烟、酗酒、网瘾、药物滥用、肥胖等健康行为障碍的心理咨询与综合治疗。
位置
门诊地点:1号门诊楼3楼 027-67813533 病房地点:4号楼12楼东区 027-67813410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老年医学科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集临床医疗、教学与科研结合为一体,以多学科团队结合为一体,科室医疗技术精湛、医疗服务精良、学术优势显著、人才梯队合理,在湖北省及中南地区老年医学领域综合实力名列前茅,在全国老年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老年病科拥有近100张床位,年收治病人数千名,其中疑难危重症患者超过1/3,临床诊治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老年病各亚专科实力雄厚,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优势,涵盖老年心血管内科、老年呼吸内科、老年内分泌内科、老年肾病内科、老年神经内科、老年风湿免疫肿瘤科等6个亚专科。另设VIP病房、特需门诊,以满足高端人群医疗服务需求。同时,我们打破单病种诊疗模式,采用以患者为中心,以共病管理、多重用药管理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强调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模式,形成老年急病救治、慢病管理及老年脏器康复的专科特色,在国内同学科中名列前茅。
科室拥有齐全的先进医疗设备,如无创呼吸机、心肺运动仪、中心监护仪、动态血压监测仪、动态心电监测仪、动脉硬化检测仪、动态血糖监测仪、床边彩超机、血浆置换机、睡眠呼吸监测仪等,并配备有心功能室、康复治疗室、血浆置换室等辅助部门。 
科室着眼学科前沿与发展,不断探索、创造新技术,目前已广泛开展老年全面评估、动脉硬化检测、中心静脉置管、呼吸机支持技术、睡眠呼吸监测、血浆置换、动态血糖监测、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等医疗技术,技术精湛,达到国内乃至国外先进水平。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心肺康复、老年肿瘤个体化综合治疗等技术,技术成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全科医学科成立于2016年6月,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全科医学科,是首批国家级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4年获批)。全科门诊设立于2018年5月,2019年6月增设全科教学门诊。独立的全科医学科病房于2018年7月成立,共有医师7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4名,均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及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位置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四号楼二十三楼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我科于2017年5月正式成立,为中南地区三家独立过敏反应科之一,专科疾病谱覆盖呼吸道过敏、皮肤过敏、药物过敏、食物过敏以及严重过敏反应等多方面,医疗服务水平位于国内专科前列。我科已全面开展变态反应学相关诊疗技术,包括:采用国际通行标准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采用国际金标准ImmunoCAP法进行特异性IgE检测;采用国际通行标准进行过敏原斑贴试验;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进行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诊断速发型药物过敏等IgE介导的疾病。目前我科过敏原检测种类已达600余种,涵盖各种吸入过敏原、食物过敏原、接触过敏原、职业性过敏原以及各种药物等。我科已开展多种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包括螨、花粉、宠物皮屑、真菌等,并采用特异性免疫治疗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患者进行管理。我科还在华中地区率先开展生物制剂(包括抗IgE单克隆抗体、IL-4R单克隆抗体等)治疗重症哮喘、慢性荨麻疹和特应性皮炎等难治性过敏性疾病。本学科在2017年复旦大学医学排行榜华中区专科声誉获提名,2018年进入复旦大学医学排行榜变态反应专科榜全国13名、华中区变态反应专科排行榜第6名,2019年获得复旦大学医学排行榜全国第10名。2020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中,我科位列第9位。
近年来,我科已获批过敏性哮喘规范化诊疗中心、中国规范化皮下免疫治疗示范门诊单位、变态反应学科唯一标准化门诊示范单位等称号;同时获批国家变态反应专业GCP基地(全国7家之一)、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中心分中心。另外,本学科为湖北省过敏与免疫疾病相关重点实验室成员单位,并依托湖北省人类遗传资源保藏中心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变态反应学专业生物样本库。此外,我科为中华预防医学会过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湖北省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湖北省预防医学会过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
我科现已聘请世界著名过敏专家法国Pascal Demoly、美国布朗大学沃伦•艾伯特医学院临床过敏免疫系主任郑涛教授、瑞士国家过敏与哮喘研究所(SIAF)所Cezmi Akdis教授及Mübeccel Akdis为客座教授、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系国家杰青、武大免疫学系主任章晓联为特聘教授。近年来,我科持续与国内及国际具有影响力的呼吸、耳鼻咽喉、皮肤、儿科学界的同道交流与合作。自开科以来,我科已发表国内外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及通讯作者SCI论文20余篇,包括本领域顶级期刊《Allergy》(IF:14.706) 8篇,累计影响因子总和超160分,总引用超3000次。获新型专利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3项。我科2020年获批“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学科建设潜力学科类别项目”,2022年获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基础-临床医学转化共享平台联合基金项目。
位置
门诊楼(1号楼)3楼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头颈与儿童肿瘤(放化疗)科源自创立于1957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放化疗科,是中南地区享有盛誉、历史最为悠久的肿瘤专科。为湖北省首个肿瘤专科,湖北省肿瘤放射治疗质控中心,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国家级疑难病症诊治提升工程项目(肿瘤科),是中南地区首批国家级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基地,中南地区首个肿瘤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地区首个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放射肿瘤科基地。是湖北省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肿瘤生物学行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依托学科。2020年11月成立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医院(院中院),2023年在原肿瘤放化疗科基础上成立了头颈与儿童肿瘤科。
科室专注于鼻咽癌、口腔癌、口咽癌及候/下咽癌、脑肿瘤、儿童肿瘤的放疗、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同时我科现拥有以TOMO为首的一批高端齐全的放疗设备,包括1台螺旋断层放疗机(TOMO),5台瓦里安直线加速器,2台后装治疗机,3台模拟定位机,12套三维计划系统及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设备各1套。可以开展包括:3DCRT,IMRT,IGRT,ART,4DCT定位技术,SBRT\SRS,TSEI、TBI、CSI,TMI等等放疗技术。科室现有特色诊疗技术包括:基于神经纤维束的脑胶质瘤放疗靶区勾画、电场同步放化疗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应用、TOMO在全脑全脊髓放疗及儿童实体瘤中的应用。
经过发展,科室现有高级职称4人,其中教授/博导1名,博士生导师1人,出国访问学者多名。现有医护人员24人,其中医师共7人,主任医师及副主任医师共4人,均有博士以上学历,护士17人,具有硕士及本科以上学历,国家级学会委员及以上3人次,近年来,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项目数十项,曾多次在国际、国内会议上进行壁报交流或口头汇报。
在科室学术带头人钟亚华教授的带领下,头颈与儿童肿瘤放化疗科已形成了综合实力强、人才梯队完整、学术地位高、技术辐射范围广的区域肿瘤中心。
联系电话:027-67812882 027-67811735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乳腺与泌尿肿瘤科源自创立于1957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科,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医院的重要组成科室,是中南地区成立最早、享有盛誉的肿瘤学科,是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国家疑难病诊治中心(肿瘤),国家首批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国家中部医疗服务中心国家级临床重点学科,湖北省首批省级重点学科,是湖北省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肿瘤生物学行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和湖北省肿瘤放射治疗质控中心依托单位,是中南地区首个肿瘤学硕士、博士授予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经过6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综合实力强、人才梯队完整、学术地位高、技术辐射范围广的区域肿瘤中心。 乳腺与泌尿肿瘤科现有医护人员25人,其中医师9人(均有博士以上学历),护士16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留学美国和法国医师4人次。全国知名乳腺癌专家徐兵河院士被聘任为我院肿瘤医院名誉院长并兼任肿瘤学科首席专家1人,首席顾问1人,主任医师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副主任医师2人,国家级学会委员及以上3人次,省级学会主委2人次。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内、国际临床试验10余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科研项目2项,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0篇,其中1区论文18篇,总影像因子362分,研究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2 次。 科室专注于乳腺和泌尿肿瘤的综合治疗,精通乳腺和泌尿肿瘤的化疗、放疗、靶向、免疫和内分泌治疗等治疗策略,以肿瘤精准放射治疗为特色。作为湖北省肿瘤放射治疗质控中心,湖北省第一家开展肿瘤放射治疗中心,学科装备有世界一流的放疗设备,拥有全国卫生系统(除军队医疗系统外)和湖北省第一个全球顶级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TOMO),可常规开展影像引导放射治疗,四维/三维调强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疗等国际先进放疗技术。牵头编制了《湖北省常见肿瘤放射治疗规范(乳腺癌)》,参与制定了我国首个《乳腺癌放射治疗指南》,并承担省内放疗技术推广和人员进修任务,被业内誉为“湖北省肿瘤放射治疗的黄埔军校”。 科主任:於海军;科副主任:王林伟;科护士长:宋元一 科室联系方式:027-67813154(护士站);027-67811727 (医生办公室)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食管纵隔淋巴肿瘤科是原肿瘤放化疗科的分支,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放化疗科创立于1957年,是中南地区享有盛誉、历史最为悠久的肿瘤专科。为湖北省首个肿瘤专科,湖北省肿瘤放射治疗质控中心,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国家级疑难病症诊治提升工程项目(肿瘤科),是中南地区首批国家级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基地,中南地区首个肿瘤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地区首个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放射肿瘤科基地。是湖北省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肿瘤生物学行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依托学科。2020年11月成立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医院(院中院),2023年在原肿瘤放化疗科基础上成立了食管纵隔与淋巴肿瘤科。科室以食管癌、胸腺瘤、淋巴瘤综合治疗为特色,根据患者的病情分期和个体差异,合理有序地运用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等治疗手段达到最佳疗效和最小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依托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医院放疗中心,现有以TOMO为首的一批高端齐全的放疗设备,包括1台螺旋断层放疗机(TOMO),5台瓦里安直线加速器,2台后装治疗机,3台模拟定位机,12套三维计划系统及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设备各1套。可以开展影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调强放射治疗(IMRT),自适应放疗(ART),全骨髓放疗(TMI),全淋巴放疗(TLI),头部、体部X刀,全身立体定向放射消融,后装近距离放射等放疗技术。在放疗过程中,实现了网络化管理,体现了“精确定位、精确计划和精确实施”现代放射治疗原则。

科室现有首席专家1人,珞珈特聘教授1人,国外著名肿瘤中心特聘教授5人,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5人,博硕士研究生导师各3人。其临床、基础及转化研究涵盖恶性肿瘤放射敏感性;肿瘤的侵袭、转移机制;肿瘤预后相关生物标记物分析等,在食管癌、胸腺瘤、淋巴瘤的新型治疗方式等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其中,“肿瘤预后相关标记物”相关研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全骨髓受累淋巴引流区放疗”相关TMI及TLI技术分别获批省级和国家级新技术新业务。
位置
6号楼20楼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肝胆胰与骨软组织肿瘤(放化疗)科介绍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与骨软组织肿瘤(放化疗)科源自创立于1957年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科,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医院的重要组成科室,是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国家疑难病诊治中心(肿瘤),国家首批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基地,是湖北省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肿瘤生物学行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和湖北省肿瘤放射治疗质控中心依托单位,是中南地区首个肿瘤学硕士、博士授予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经过6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综合实力强、人才梯队完整、学术地位高、技术辐射范围广的区域肿瘤中心。
肝胆胰与骨软组织肿瘤(放化疗)科现有医护人员24人,其中医师8人(均有博士学历),护士16人,留学美国、法国和德国医师6人次。首席顾问周云峰教授1人,主任医师1人,湖北省“楚天英才”1人,副主任医师3人,副研究员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国家级学会委员及以上12人次,省级学会主委3人次。作为PI发起的临床研究18项(Leading PI 5项),作为分中心PI参与的临床研究32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研究成果获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次二等奖3次,研究成果先后在ASCO, ASTRO, ESMO等国际权威会议发表。
科室专注于肝胆胰与骨软组织肿瘤的综合治疗,主要研究肿瘤规范化诊治及分子分型与分子预警、肿瘤代谢与治疗敏感性,在放疗联合免疫机制及临床应用、放射性损伤的分子机制及防治策略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在衰老结肠癌来源的细胞外囊泡促肿瘤进展研究取得重要进展(Molecular Cancer,JCR分区Q1, IF=37.3),首创结肠癌代谢重编程分子分型(ADV Science,IF 17.5等),构建了线粒体功能障碍逆向调控治疗敏感性理论体系(Cell Death Dis IF 9.7等),建立自适应放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放疗、大剂量维生素 C 新辅助放疗等新技术体系并优化靶向治疗的联合策略(J CLIN ONCOL,IF43.5/50.7*2等)。科室医生精通肝胆胰与骨软组织肿瘤的化疗、放疗、靶向、免疫、3D模板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自适应精确放疗(ART)、晶格放疗和溶瘤病毒、大剂量维生素C代谢调节治疗等治疗策略。
科室于2018年3月被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评为“全国规范化肿瘤营养治疗示范病房”,始终坚持“营养,一线治疗”的理念,肿瘤营养工作包括营养诊断治疗、营养教育、营养科研等,强调肿瘤营养对肿瘤患者的重要意义,改善了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了治疗耐受力和生活质量,降低治疗并发症。
科主任:周福祥;科副主任:彭晋;科护士长:张莹
科室联系方式:027-67813215(护士站);027-67812592 (医生办公室)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儿医院儿科设有儿童门急诊、儿内科、儿童重症、新生儿疾病和儿童健康管理中心,是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为武汉大学儿科学博、硕士学位授予点。现有医护人员110余人,其中教授2人、主任医师6人,副教授6人、副主任医师8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
我科临床诊治涉及儿童呼吸、感染、心血管、血液、神经、泌尿、内分泌、遗传代谢等各系统疾病,是湖北省省级儿童及新生儿疑难急危重症救治及转诊中心年收治疑难危重患者4000余人以上。新生儿和儿童重症、儿童心血管疾病、儿童慢病健康管理诊疗水平位居全省前列。目前成功救治的新生儿最小胎龄为24周出生体重为500g,28周以下未成熟儿救治成活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省内最早开展新生儿电子支气管镜、CRRT等治疗技术,并率先采用ECMO技术成功救治最低出生日龄新生儿;MDT团队开展儿童法洛四联症、新生儿完全型大动脉转位、超低出生体重儿床旁PDA结扎术、重度肺动脉瓣狭窄/闭锁等常规及复杂心脏病手术;与产前诊断、儿外科和脑外科等团队协作开展新生儿脐膨出、腹裂、服病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等围手术管理。儿童慢病健康管理进行儿童语言、运动喂养、睡眠、神经心理行为等各期各系统的生长发育监测和随访。
科室近10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研究成果发表在HepotologyJACl,J Infect等相关领域顶级期刊,荣获专利9项。承担武汉大学5、5+3、8年制医学临床专业、中法班、留学生、儿科学博士/硕士等教学任务,是国家级新生儿围产期医学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级儿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儿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湖北省新生儿重症及PICC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参编人卫出版社“十三五”临床长学制及儿科学专业《儿科学》《小儿传染病学》教材。开展多项国际校际合作,与美国加州大学、芝加哥大学、澳大利亚母婴健康福祉会、日本福岛医科大学等著名大学和地区组织建立长期交流和合作。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医学影像科
超声医学科(妇产超声亚专科)
超声医学科(心脏超声亚专科)
超声医学科(综合超声亚专科)
病理科
医学检验科
核医学科
法医司法鉴定所
输血科
药学部
健康管理科(体检中心)
临床营养科
宁养院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学影像科具有国际一流的影像设备,为国家级武汉磁共振中心和武汉市脑复苏与功能影像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国家级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备案专业,具备国家级药物临床实验机构资格(GCP)认定资质,国家级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湖北省医师协会放射学分会主委单位。
医学影像科现有医技护人员100余人,包括医师38人,技术人员48人(约60%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含博士后2名,博士8人,硕士9人),护士13人,其中高级职称22人,其中12人具有海外留学或进修经历。我科室设备先进,拥有CT 9台,MRI 7台,DR (包括数字胃肠机、移动床旁检查)12台,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机1台,DSA 3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放射科亚专科齐全,学科特色和优势明显,由中枢头颈、心胸乳腺、腹盆、骨肌4个亚专科组成,每个亚专业学组建立1-2项具有特色的诊疗项目,总检查量每年达60-70万人次,建立自己独特的知识产权的诊断技术方法。
近5年来,医学影像科团队编写医学影像学领域人卫教材10余部,其中主编4部,副主编4部,在多个权威组织担任主委或委员,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学科带头人徐海波主任荣获中国医师协会2019年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专业基地主任”荣誉称号。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子课题1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主持国自然与国际基金会合作交流项目1项,主持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参与国家“973”和“863”计划项目各2项,主持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次,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次,广东省科技成果一等奖1次。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5G+AI助力抗疫”获2020年中国数字化转型十佳案例,“5G+智能影像服务系统”应用场景获2022湖北省人工智能、大数据优秀应用案例。获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在JAMA, Biomaterials , Small,Cell metabolism, European Radiology, NeuroImage, HBM等国际知名SCI收录杂志发表论文120余篇,总IF>400,谷歌引用14000余次、h指数50、单篇最高引用1278次。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超声医学科于2021年初成立,集诊疗、教学、科研为一体,是湖北省产科急危重症超声会诊中心及产前诊断超声会诊中心,承担着来自湖北省和周边省市部分地区产科疑难及危急重病例超声诊断会诊工作;同时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承担着规培生、实习生及进修医生的教学带教工作。
科室设备顶尖,临床资源丰富,拥有世界一流高档超声检查仪共10台,其中6台为四维超声检查仪(包括4台GE Voluson E10, 2台GE Voluson E8)。年接诊量约8万人次(其中产科约3万人次/年,妇科约5万人次/年)。科室主要开展的项目包括:早孕期(孕11-13+6周)胎儿NT和结构筛查、中孕期产科三维超声检查、胎儿超声心动图、产前诊断超声检查、多胎妊娠超声评估,胎盘植入超声评分、胎儿心律监测、宫内治疗术中监测、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妇科三维超声检查、子宫输卵管三维四维超声造影、盆腹腔术中超声监测、儿科疑难病例的超声会诊等。其中产前诊断超声、多胎妊娠超声评估,宫内治疗术中监测、疑难妇科疾病超声诊断及儿科疑难病例的超声会诊为我科室特色项目,有着丰富的诊断经验和精湛的技术,产前诊断超声年会诊量约2600人次,阳性率达90%以上。胎盘植入超声评分、胎儿心律监测等为我科开展的省级新技术、新业务项目,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更精准的影像学依据。
目前妇产超声诊断科拥有专业技术人员共12人,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技师1名,主治医师3名,博士3人,在读博士3人。我科制定的分级分标准质控体系,为医疗质量安全保驾护航,同时该质控体系也辐射至每一个规培、进修学员,显著提升了学员们的操作技能及诊疗思维。我科积极响应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联体专科联盟下沉工作,帮扶及培养大批院内、外超声专业医师,参与完成了多项科研课题。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综合超声科人才技术力量雄厚,是临床医学专业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中南医院综合超声科现有医技护人员28人,博士5人、硕士19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17人,博士生导师1人。其中多人担任国家级及省级专业学术学会副主任委员、委员。近年来科室承担或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和省市级科研课题,取得系列科研成果。近三年来科室主持或参与各种相关项目共18项,其中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湖北省青年人才项目、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项目等),经费总计约260万元。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其中SCI来源期刊论文30篇,累计影响因子:160,单篇最高影响因子:39.397,其中2篇影响因子大于20,10篇影响因子大于5。此外,共申请发明专利3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综合超声科创建于2006年,是湖北省最早开展超声诊断的医院之一,是一个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影像学科。科室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服务优良,现拥有LOGIQ E9,西门子Sequoia,飞利浦 Q7等在内的19台中高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以及5台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为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影像信息和诊断依据。除开展常规超声影像学检查和介入治疗外,还开展了具有一定特色的经皮肝癌放射性粒子植入、经皮肝脏及肾脏肿瘤消融术、人工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超声融合成像技术引导困难部位肝癌消融治疗及肿块穿刺活检等技术,极大的满足临床和科研需要。另外肿瘤造影中心的建立,为肿瘤患者建立了疗效预后评估系统,实现个体精准化治疗;人工智能(AI)技术在甲状腺及乳腺结节的分级、诊断及预后评估方面得到应用。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病理中心前身是于1943年由湖北省医学院病理解剖学教研室发展而来,由全国特级教师王典羲教授、伍安顺教授创立。建室之初,王典羲教授同时兼任原湖北省医学院教务处负责人;邢寿富教授是国内最知名的淋巴瘤病理专家,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五十年代早期病理解剖学教研室除承担教学任务以外,同时承担原附属第一、第二临床学院、附属口腔医学院、武汉市三医院、武汉市七医院的临床病检和武昌区的法医尸检工作,并定期组织临床病理讨论会。1975年本单位与武汉医学院病理教研室主要参与了凤凰山168号墓西汉古尸的病理解剖的考古研究。1994年因三甲医院需要有独立的病理科,熊永炎教授带领一部分病理学教师和技术员创建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病理科。2017年12月27日,为促进学科医、教、研的全面发展,武汉大学医学部宣布病理学教研室与中南医院病理科重新合并组建武汉大学病理中心。病理中心历经近80年的风风雨雨,现有在职员工50余人,病理医生和教师38人,其中高级职称9人,具有博士学位20人,有海外留学经历15人。硕士生导师5人。
临床病理诊断方面:近年来每年完成临床外检量5万例,年术中冰冻快速诊断约4000例,年院外会诊病检量超过3000例,年分子病理病检量超过2000例,非妇细胞学及术中快速细胞诊断4000余例。为了满足临床需求,我科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免疫组化检测、荧光原位杂交、PCR、一代及二代测序等技术,使病理诊断精确到分子水平,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得到了高度认可,为临床和社会提供了优质服务。病理科每年参加国家卫计委病理质控评价中心(PQCC)、国家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NCCL)、欧洲分子基因诊断质量联盟(EMQN)等国际、国内的相关室间质评,通过率达100%。2014年病理科成为国家卫计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5年成为国家卫计委指定的省级远程会诊中心、目前和国外多家知名医疗机构有远程会诊合作。近几年科室逐渐进行亚专科发展,目前有淋巴瘤、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骨软组织、呼吸系统、乳腺和妇科系统以及泌尿系统等亚专科,为肿瘤病理精准诊断及建立临床病理MDT协作打下了坚实的团队基础。
教学方面:承担各专业的病理中、英文教学以及主要参与CPPT的教学改革,荣获武汉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武汉大学教学业绩奖等。主编了《损伤与反应》、《炎症性肠病病理鉴别诊断》、《非传染性肝脏疾病病理图谱》和CPPT各系统的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参编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病理学》第三版和第四版本科生教材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病理学实习教程(双语版)》、《病理学实习指导》等教材。自1978年成为本院第一批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以来,共培养硕士生150余名,代表性的有美国知名消化病理专家王汉林教授,中山大学分子病理主任柯尊富教授。病理科为第八届湖北省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委单位、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病理学分会第一届主委和武汉市第11届和12届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委单位、中华医学会病理分会专业委员会单位、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单位、中国医师协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
科研方面:目前病理中心有消化、肺癌、神经、淋巴造血4个主要研究体系。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十余项,省市级项目20余项,获得不同级别的省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包括湖北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两项,申请和或授权发明专利3项。目前与医学研究院和化学院都有很好的科研合作,在研科研经费约200万。近5年内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 收录60余篇,中科院/JCR1区论文15篇,热点、高被引论文3篇。
武汉大学病理中心将一如既往的在临床、教学、科研三方面持续并快速的发展,狠抓病理诊断质量的“生命线”,规范化病理诊断流程,紧跟现代医学的发展步伐,夯实基础,做强特色,继续发扬一代又一代“武大病理人”的艰苦奋斗精神,为开创病理灿烂的明天而努力!
位置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门诊楼4楼病理科;武汉大学医学部8号教学楼10楼武汉大学病理中心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学检验科,是集临床检测、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精准化综合性实验中心,是湖北省重点学科与三级医院优秀检验科,也是湖北省医院系统首家设立艾滋病确证实验室和基因诊断门诊的检验科。2014年成为国家卫计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现有各级专业技术人员85人,其中博士34人,硕士23人,海外留学回国人员16人,检验医师12人。正高职称/教授14人,副高职称/副教授15人,检验系拥有临床检验诊断学博士点,现有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12人。多人兼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副主委、常委和委员。多人担任国内外各种学术期刊副主编、编委和审稿专家。医学检验系承担本科生5年制、8年制、研究生、留学生及住培生、进修生教学工作。先后共有10余人次担任主编或副主编、20余人次参编了人民卫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医药卫生出版社的本科规划教材编写;负责大创项目3个,建设和维护2项中国大学MOOC课程;《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采用双语教学,是湖北省精品课程,也是省级来华留学生英语授课品牌课程。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学检验科是全球最早发现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的三家团队之一,也是全球首家有能力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科室。在新冠疫情的三年中,科室秉承“召必战,战必胜”的抗疫精神,迅速响应各级任务,从不缺席,先后组建多个抗疫突击队,北上南下多方驰援,携手抗击疫情。作为一支敢为人先的团队,科室开创性设计和发放中英文新冠核酸报告单,以满足患者出国和往返港澳台需求,并可在检验报告中添加护照信息和核酸检测报告专用章。2021年特别成立了湖北省首家发热门诊核酸快检实验室,24小时不间断处理新冠样本和优化检测流程,最快1小时内可以拿到结果。科室曾获得2020年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2021年门急诊团队获得“武汉市青年文明号”,两人入选湖北省公共卫生领军和青年拔尖人才第一层次。
近两年来,检验科累计发表科研论文140余篇,其中SCI收录文章近百篇。在最新的医学检验最活跃机构研究中,科室榜上有名,论文影响力位居全国第18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项目数已连续三年超过5项,位居全国检验科前列。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的五位青年教师平均年龄仅32岁,昭示着团队科研的青春与活力。科室以“传帮带”和“干部年轻化”形式,大胆启用年轻人挑大梁、干实事,结合自身特长培养技术型、教学型和科研型人才,积极参与援疆援藏、基层义诊、学术交流和紧急救援医疗,以促进科室全面发展。
科室近年来引进了核酸质谱、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等前沿技术,以及开展的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检测、扩展性NIPT检测等,推动了实验室自建方法(LDT)的突破,以满足临床日益增长的诊断需求。自2018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检验专科联盟成立以来,已有20余家基层医院检验科加入联盟。2023年检验科团队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服务一流、管理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文化一流”作为团队建设目标,在市级“青年文明号”的基础上,开展省级“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展示青年风采,培养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职业道德好、专业技术精、开拓精神强的队伍。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核医学科创建于1959年,是国内最早开展同位素临床应用和研究的单位之一,1980年已拥有湖北省最早的研究生学位授予点,经多年发展,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科室已连续五年获复旦专科声誉地区提名,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核医学专业基地,通过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GCP)专业认定,获批《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四类证。核医学科亚专业齐全,主要包括: PET中心(一体化PET/MR、PET/CT、高能回旋加速器及实验室)、SPECT/CT显像室、体外分析实验室、核素治疗门诊及病房。
人员梯队:科室拥有雄厚的技术队伍,总人数28人,其中医师13人,化学师及技师7人、护士8人。高级职称6人,其中教授1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博硕士生导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硕士学位6人(具有留学经历4人,入选“医院优博(后)”4人,入选医院“优秀中青年人才计划”2人)。
设备方面:核医学科各种设备先进,现有德国Siemens Biography mCT PET/CT 1台、一体化PET/MR 1台、PETtrace 800高能回旋加速器1台、正电子药物合成模块多个、GE Discovery NM/CT 670pro SPECT/CT 1台、双能X线骨密度仪2台(Hologic Discovery Wi DEXA 1台)、德国索灵化学发光仪2台、双探头γ放射免疫计数仪2台等。
医疗方面:科室PET/CT、SPECT/CT等多种融合影像设备对肿瘤、心血管及神经精神疑难病例诊断具有明显优势,多种分子探针得以临床应用及转化。PET 年检查5000余人次,SPECT年检查7000余人次。近年来开展多种新型肿瘤靶向分子成像,推广多项国内、国际领先的新技术新业务。包括:前列腺膜蛋白抗原(68Ga-PSMA)显像、成纤维活化蛋白抑制剂(68Ga-FAPI)显像、生长抑素受体(68Ga-DOTA-TATE)显像、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受体显像、PET/CT引导下肿瘤放疗靶区勾画及定位显像、颞颌关节骨断层SPECT/CT显像、负荷试验脑血流灌注SPECT/CT显像等。年体外分析70余万次,可精密检测激素、肿瘤标志物、维生素变化。在核素治疗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特别是对甲亢、甲状腺癌、转移性骨肿瘤、皮肤疤痕疙瘩及血管瘤等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经验。
教学方面:师资力量雄厚,承担武汉大学医学部五年制、5+3、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核医学》的教学任务,并承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进修生及留学生培训工作。为中国大学MOOC的《核医学》课程负责单位。以副主编及编委参编国家规划教材3部,开展多项校级教学课题研究。2017年在中国医师协会全国“核医学住培专科基地检查”中获第一名,2021年在全国“首届核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竞赛”中获第三名。
科研方面:近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获国家发改委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肿瘤方向)课题1项,获其余国家、省级等课题共15项。PI主持一项 [18F]APN-1607 PET用于阿尔兹海默病诊断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参与其余临床试验40余项。拥有设备齐全的分子影像实验室,设备包括:热室、68Ge-68Ga 发生器、多种全自动化标记模块、活度计、密闭式通风柜、HPLC、TLC 薄层扫描仪、PerkinElmer wizard 2470 自动伽马计数仪、微孔板分光光度计、液体闪烁计数器、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动物IVC饲养支持系统,与武汉大学药学院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交叉合作关系。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输血科于2003年从检验科分离,独立成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临床医技科室,经过二十年的艰苦奋斗、不断创新,科室的诊疗水平、检测质量、教学成果以及科研水平都得到了巨大提升,目前整体实力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湖北省输血行业内有很高知名度。科室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高,结构设置合理。现有职工12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7人(含主治医师1人),初级职称2人。多人在中国医师协会输血分会、湖北省输血协会、湖北省输血科质量控制中心、武汉医学会临床输血专业委员等协会任职。多人担任国内外各种专业学术期刊的副主编、编委和审稿专家。本科室是集“自动化、标准化、规范化与信息化”于一体的科室,拥有众多国际一流的自动化设备,包括全自动血型检测仪、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血液成份分离机、自体血回输机、血栓弹力图仪、低温冷柜和血液贮存冰箱、血浆解冻仪、血小板振荡仪等。配合科室先进的软件系统,保证了血液检测全过程、血液发放全过程、输血闭环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可溯源性。承担武汉大学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临床输血学》课程的全部教学、临床医学专业的《实验诊断学》教学及部分研究生的教学工作等。输血科全体员工秉承“大医精诚,敬畏生命”的院训,坚持努力提升业务能力,不断探索新的输血治疗方式,积极促进输血科与其他学科合作的发展,坚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初心,以攻克顽疾救助病患为目标,力争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位置
3号楼一楼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于1956年建院后设置药房,2002年更名为药学部,经60余年发展,已成为组织结构完整、人才梯队健全、技术力量雄厚,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以临床药学服务为主导的综合性药学部门。科室由门诊中西药房、急诊药房、门诊中草药房、住院药房、临床药学室、药库、科研教学室、办公室、质量监控室、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等多部门组成。科室现拥有药学专业技术人员98人,其中主任药师3人,副主任药师8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博士14人,硕士31人,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95%,1人毕业于美国克瑞顿大学,1人曾在德国亥姆霍兹研究所药学研究院进行博士后工作,3人分别到美国、芬兰进行工作、访学。
药学部负责制订医院处方集、药事管理制度与临床用药规范、负责药品供应、调剂与质量管理,静脉用药配制,参与重点科室临床药物治疗以及用药指导、药物基因检测及个体化用药方案制定与指导、疑难重症病例会诊、抗菌药物使用会诊、处方适宜性审核、处方点评,为患者提供药物咨询及药学门诊服务。
保障药品供应,满足临床需求。科室药品供应部门包括1个药库、3个药房、1个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同时配备全自动发药机、单剂量分包系统、麻精药品智能管理系统、温湿度监控系统等,全面保障全院药品供应和药品质量监控。2022年,药学部承担了约200万人次的门、急诊量处方调配,约15万人次住院患者的药品供应调剂及配制。
促进全程化的临床药学服务。科室从个体化药物治疗、精细化临床药学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药师基地培训、安全合理用药监控、药品信息化管理、临床药学和药学门诊服务七个方面,为临床与病患提供临床药学服务。引进岛津8050 液质联用质谱仪和德米特二维色谱仪,开展包括抗菌药物万古霉素、伏立康唑,化疗药物甲氨蝶呤,靶向药物伊马替尼、阿帕替尼、精神类药物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和左乙拉西坦等多种药物血药浓度检测。引进全新一代的焦磷酸测序技术设备,用于DNA 的SNP 分型定量检测,服务临床个体化精准用药。
教学工作方面,科室是武汉大学临床药学专业硕士点单位,现有4名硕士生导师,招收培养临床急需的临床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与药物干预、新药研发与临床药学转化医学。近年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名;承担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硕士生以及博士生的《临床药理学》课程和《卫生法规》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及武汉大学药学院本科学生、湖北科技学院和湖北医药学院临床药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实习教学、毕业专题带教工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临床药理学》PBL案例教程,在中国大学MOOC课程平台上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获批多项教学课题,青年教师在武汉大学教学比赛中获得多项殊荣。2018年科室被批准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目前已培训来自全国各地临床药师50余名。
科研工作方面,科室开展了动脉粥样硬化分子机制与药物干预、新药研发与临床药学转化医学、药物性肝损伤及抗肿瘤创新药安全性研究、临床个体化用药以及药物经济学等多个方向的科学研究。近三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其中面上项目1项,青年项目2项、省级科研基金3项、中国药学会重点科研项目1项、中国毒理学会临床毒理专项2项及校、院级科研基金15余项科技项目;发表SCI论文30余篇,包括3篇1区论文,中文科技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获批专利近50项。
通过对外交流,不断树立学科品牌。目前6人次担任省级学会主委、副主委、理事长、副理事长,5人次担任各种药学杂志的副主编和常务编委、编委,是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北省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药物分析与评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武汉市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副主编等所在单位。承办全国药物流行病学学术年会、第二届规范诊疗与DRG战略研讨会暨中国临床研究管理论坛、湖北省医院药事管理论坛、湖北省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委会学术年会暨首届珞珈药学论坛等大型重要学术会议。建立临床药学专科联盟,与湖北省内35家医联体医院签署专科联盟协议,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中南医院健康管理科位于美丽的东湖路双湖桥畔,是依托大型三甲综合医院的雄厚实力、以先进的管理模式、一流的信息化系统作为支撑的体检中心,是全省首家获得“健康管理示范基地”称号的体检机构。中心拥有30多位副高职称及以上的专家教授,配备有多台多普勒彩色B超、飞利浦数字化摄片机、鹰演检测仪、动脉血管硬度检测仪、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仪、高端乳腺扫描仪、长程心电图机、动态血压监测仪及糖尿病早期检测系统等设备,体检时间专用的CT、核磁等大型设备,能高质量地完成个性化体检项目,全方位地满足体检人群的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需求,体检过程高效、快捷,检后专科对接,实行绿色就医通道。
本科室位于医院3号楼二、三层,总面积达3500多平方米,可独立并“一站式”地完成相关检查。遵循医院“大医精诚、敬畏生命”的院训,以“维护健康、促进健康、预防疾病”为目标,坚持“服务人员、奉献社会”的宗旨,运用体检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体检资料与院内医疗资源网络电子化共享,方便各类人群就医和健康管理。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宁养院,成立于2001年10月16日,是李嘉诚基金会[人间有情]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项目在湖北设立的唯一一家为贫困晚期癌症疼痛患者免费提供镇痛治疗、舒适护理、心理疏导、灵性关怀、社会支持、哀伤辅导等项目的安宁疗护服务机构。
宁养团队秉持“造福人类,造福社会”的理念,遵照“以人为本,全人服务”的宗旨,通过免费送医上门的居家服务模式,使晚期癌症患者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提高生活质量,活得有意义、有尊严,帮助患者家属减缓失去亲人的痛苦,做到去者善终,留者善别。
成立至今已为8681位贫困晚期癌痛患者提供了“五全”(全人、全家、全程、全队、全社区) 照顾服务。
现有工作人员:主任/社工1人、医生2人、护士2人、行政助理1人、司机1人。

服务对象: 贫困的晚期癌痛病人
服务范围:武汉周边100公里半径地区
服务方式:
·以居家服务为主。定期进行家居探访、电话咨询,帮助病人有效控制疼痛,缓解痛苦,安享生活,指导家属家居照顾的方法。
·为家居宁养病人提供专科门诊服务。
服务内容:
·规范执行癌痛三阶梯治疗、控制或减轻患者疼痛、家居护理指导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及家属减轻精神压力
·照顾者指导、哀伤辅导
·社会资源链接、义工服务
·开展宁养知识宣教
·对贫困晚期癌症疼痛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免费服务

申请资料:
·二级(含)以上医院确诊为晚期癌症的诊断证明原件(需有医院公章)
·二级(含)以上医院出院小结(有明确的晚期癌症诊断描述,需有医院公章)
·患者身份证或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
·取药人(家属)身份证或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
·贫困证明(低保证或政府证明,符合但未能取得上述证明者可填写《宁养服务申请书》代替)

接收程序:
咨询登记-审核-等候家访-确定接受

咨询电话:027-87325503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国家法定假日除外)
上午 8:00—11:30 下午14:00—17:30
取药时间:周一、周四两天统一发药
位置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门诊右前方200米(病案室旁)             
急救中心
重症医学科
麻醉手术科
I期临床研究室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中心是国内参照法国模式修建第一家急救中心,于2006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法国时任总统希拉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陈至立共同为科室剪彩并题词。
现任学科带头人赵剡,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2003/2005年毕业于法国巴黎第六大学/法国巴黎第五大学。现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副院长兼急救中心主任,并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临床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常委、湖北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湖北省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湖北省急救与复苏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急救技能培训中心主任,全国高等学校八年制及“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第四轮规划教材《急诊医学》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十轮规划教材《急诊与灾难医学》(第4版)副主编、国家卫计委“十三五”英文版规划教材《Emergency Medicine》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杂志副主编,《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编委,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医学顾问。
急救中心占地面积达3500平方米,配备国际最先进的仪器设备,是一个集创伤、危重病、胸痛、卒中、中毒等为一体的危急重症救治中心。中心功能包括:急症诊治、急诊抢救、急诊留观、EICU、急诊病房、 标准化层流手术室、急危重症移动ECMO支持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急诊输液、VIP 门(急)诊、国内国际医疗转运、医疗保障等。中心团队成员多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精通多国语言。他们皆具备国际急救资质,均持有美国心脏协会(AHA)的BLS和ACLS证书,部分成员持有导师证书。该团队是中国中部地区唯一同时获得国际SOS、法国安盛援助集团、优普援助集团、国际支付医疗网络、法国国际互助救援中心等认可的急救医疗团队。
急救中心医护团队以“敬业、创新、严谨、高效”为理念,以救治“急危重症患者”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目前开展 ECMO 技术、心肺脑复苏术/ECPR、REBOA技术、亚低温治疗术、电除颤/电复律术、经皮起搏术、气管插管术、快速气管切开术、急诊床旁支气管镜诊疗、血液净化治疗、深静脉穿刺术、静脉输液港植入术、机械通气术、急诊床旁超声、经食道超声、床旁快速检测、神经血管肌腱修复吻合术等。对于内外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均有丰富的临床抢救经验。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中心是湖北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湖北省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急救与复苏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湖北省急救技能培训中心、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地区急诊医学诊疗中心、中华急诊医学教育学院湖北省分院、中国医师协会授予2021年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 (西医) 。2022年中国医院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急诊医学排行榜,我科位列全国第15名。科室拥有博士生导师 1名,硕士生导师 1 名,承担医学院本科生、研究生、住培生及留学生等各层次医学生的教学工作。从成立至今,质控中心负责全省的急诊质量控制;急救与复苏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致力于推动和开展全省急诊医学的临床科研工作,进行学术交流、技术推广和公益科普宣教;培训中心负责全省的急救技能培训工作和推广,定期开展各级各类面向不同层面医务工作者专业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2014年,开设的武汉大学通识课《急救常识》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评为“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2017年,该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该课程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线上课程”。科室承担科研项目68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项目16项,地区级项目7项。2021 年,赵剡教授牵头,由我院主导的《基于5G 技术的急诊急救一体化设备全息大数据平台建设与应用》项目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5G+急诊救治应用”项目试点。2022年赵剡教授团队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虚拟病人的急诊医护能力持续提升信息化平台开发与应用。2010年至今,发表论文158篇,其中中华系列39篇,,SCI 收录81篇,单篇论文最高SCI影响因子11.393分,累计影响因子289.8255分。出版专著(译著等)共18部。2022年,我科田钰主任护师团队的《基于症状的智能化预检分诊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在“创青春”首届全国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创新大赛中荣获金奖。

联系电话:
急救中心:027-67813000
急诊病房:027-67813337
急诊手术室:027-67811710
急诊留观:027-67813357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1993年,是国内最早建立的重症医学科之一,现有床位数66张,副高及以上职称医护人员15名,国家级人才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设有重症医学教研室,是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重症医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并获批湖北省重症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湖北省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和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规范化培训基地。近年来在复旦大学全国最佳专科排行榜中位列重症医学专业全国前十和华中地区第一位,连续两年在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重症医学排名前三,五年总科技量值重症医学排名第四。近3年,我科年均收治人数达3000以上,APACHE II >15分的患者比例达50%以上,接受机械通气比例达50%以上,好转转出ICU比率达95%以上,累计收治病例覆盖疑难危重病种清单的80%以上。
我科自建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疑难危重患者的临床诊疗,在感染性休克、心肺脑复苏、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损伤、移植重症、复杂创伤等疑难危重症的早期识别、临床预警、临床诊断、精准治疗、器官功能支持及早期康复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规范、科学的诊疗体系和诊疗流程。同时设立了机械通气与呼吸治疗、重症血液净化、重症超声、重症ECMO、重症院感控制、重症营养和重症康复等亚专科小组,配备有5名呼吸治疗师。开展床旁重症超声评估、无创心功能监测、PICCO、IABP、体外CO2清除、ECMO等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治疗,床旁纤支镜检查及肺泡灌洗治疗,床旁消化内镜检查及治疗,床边脑电图监测、颅内压监测、脑氧监测等神经功能监测,床旁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等高精尖监测和治疗手段,累计开展核心技术覆盖核心技术清单的80%以上。作为体外生命支持中心,我科年均开展ECMO 100余例,CRRT 1500余次。
教学方面,我科能够承担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及毕业后教育全流程的教学活动,并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2018年刘畅教授荣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组一等奖”和“第八届武汉大学朱裕璧奖”。开展多项重症医学专科培训课程,涉及项目包括中国重症超声研究组培训班系列课程、镇痛镇静临床观摩学习班、重症营养培训班、重症气道管理和呼吸支持培训班、重症血液净化培训班等,涉及重症医学各个亚专业。学员来自周边省市地区,辐射面广,培训通过率达100%,授课效果显著,学员评价极佳。“珞珈重症医学国际论坛”已成为重症医学科特色品牌,至今已成功举办七届,成为我国重症医学重要会议之一。近三年,共主办国际性学术会议3次,国家级及省部级学术会议9次;主办国家级及省级继续教育项目42项。近三年接收重症相关专业半年以上进修人员100余人,来自省内各级医疗机构,及广东、甘肃、湖南、山东、河南、新疆、江苏、广西、河北、江西等十余省份。
在科研方面,我科近3年承担了科技部国家科技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在国际期刊发表重症医学相关SCI论文60余篇,多名教授被评为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并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及2021年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近3年参与国际多中心药物注册临床试验2项,牵头或参与药物注册临床试验4项,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20余项。急性肾损伤相关研究是我科的优势项目,多名教授受邀参与ADQI、KDIGO等国际指南、共识修订,并于2017年主导起草第十九届重症质控国际会议急性肾损伤“武汉共识”,为急性肾损伤国际临床研究指明了方向,之后一直致力于急性肾损伤早期分子标志物的筛选、早期电子预警系统的建立等方面的研究。
基于本我科强大的医、教、研水平,于2019年1月正式成立重症专科联盟,目前已覆盖省内外90多家地市级、县级医院,地域范围覆盖整个湖北省,还包括河南、湖南、河北、江西、新疆等省市区。联盟通过深度合作,实现学科建设、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科研平台等资源共享,共同促进重症医学科专科水平的提高,提升区域疑难重症的处置能力,搭建重症防治网络,实现双向转诊。除了专科联盟的建设外,我科还积极参与援疆工作,先后派出多名骨干医师协助当地创建ICU病房,完成人员培训,梳理工作流程,带动当地重症医学的发展。在面临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也积极响应,派出专家团队参与紧急救援工作,并通过报刊、新媒体等多种途径宣传相关知识。
2020年新冠肺炎期间,重症医学科团队坚守本院重症隔离病区,支援武汉市七医院建设重症隔离病房,奔赴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两个重症隔离病区。整个疫情期间共收治150余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其中75%的患者病情好转转出ICU,ICU死亡率25%以下;在湖北省率先采用ECMO技术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整个疫情期间共实施ECMO治疗19例,治疗成功率50%以上。针对新冠肺炎的规范化治疗,重症医学科参与了国际KDIGO组织的新冠防治指南的编写,以及包括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组织的《中国成人2019冠状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指南》在内的各种指南的编写,我科参与起草的《新冠肺炎救治方案》被湖北省政府、省科技厅列为重点方案在全省推广。我科近200名医务人员,全员备战,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做出了巨大贡献,被人民日报社等媒体单位评为全国重症金牌团队。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经过近30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集重症医学临床诊疗、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现代化重症医学中心。我们将继续发扬“大医精诚,敬畏生命”的中南精神,站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自强弘毅,求是拓新,开创辉煌新篇章。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I期临床研究室位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7号楼1楼,总面积达860余m²,其中研究病房区600余m²、受试者筛选区260余m²。研究室严格按照GCP要求建设和管理,拥有40张集中式健康受试者病床和50-80张分散式患者病床的综合性研究型病房,设有筛选区、病房、医生办公室、护士站、抢救室、采血室、样本处理室、摆药室、配餐室、CRC办公室等功能区域,房间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各区域均设有同步时钟、门禁及实时监控等信息系统,实行全封闭式管理,以保证Ⅰ期临床试验的顺利进行。研究室配备了超低温冰箱、低温冷柜、高速冷冻离心机、生物安全柜、CO2培养箱、酶联免疫斑点分析仪等仪器,抢救室备有抢救药品和简易抢救设备、配备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除颤仪和呼吸机等具有生命体征监测与支持功能的设备,抢救设备每日维护,运行状态良好,以保障受试者的医疗安全。此外,I期临床研究室与医院HIS、LIS、PACS系统对接,并依托受试者身份识别系统、CTMS系统、EDC系统、I期临床试验系统等信息化系统实现临床试验全流程的管理,保证试验数据的完整、真实、可溯源,进一步促进我院临床试验的规范化实施,提高临床试验的质量。
I期临床研究室拥有高水平专业研究管理团队。I期临床研究室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共有研究医生37人(专职2人)、研究护士77人(专职4人),专职研究药师3人,并配备专职的质控人员、药物管理员及资料管理人员等,具备优越的多学科人员优势和主院区医疗资源优势。项目PI具有丰富的临床试验经验和研究能力,团队成员均具备临床医学、药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背景,并经过系统的GCP法规及临床试验技术培训。
自研究室成立以来,以仿制药生物等效性一致性评价、创新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等为主要方向,深化研究室与GCP专业科室、国内外一流研究机构、申办方合作,目前已开展BE试验及I/II/III期临床试验50余项。标准、规范化I期临床研究病房的建设和运行是我院临床试验学科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将更加注重临床试验的过程管理和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临床试验的质量,依托健全、有效的管理体制和现代化管理手段,继续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新药早期临床研究工作,努力建设“国内领先、国际接轨”的研究型病房,全力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位置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7号楼1楼